海南民居文化
安柏君
瓊海地處海南東部的平原地帶,瀕臨南海,地域開闊,自古以來這里便是海南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之地。加積鎮(zhèn)在明清時,便是富賈四方的商埠。據(jù)史書記載,瓊海居民祖宗多來自福建。因而海南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繼,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它也必定與中原地區(qū)在有相同之處,但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它們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其民居格局型制不但受其時代文化的制約,也順應生活實用需要發(fā)展,而且還流露出了最樸實的審美需要。
瓊海的民居不是海南傳統(tǒng)民居中的唯一代表,但是它是海南民居中最為普遍的樣式。在瓊海的鄉(xiāng)土村落中,民宅是一個家族尊嚴的外在表現(xiàn),民宅從開始的選址到以后的家族生活,都與民俗文化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他們幾乎是把全部的價值觀和對生活的熱愛都融鑄到里面去了。
住宅的選址只能在自己祖宗的地里,不能占別人的祖地。祖地是前輩人或買或開拓出來的,有永久的繼承權。對住宅的營造,家家戶戶都是極為重視。造房子之前,請來陰陽風水先生看風水定陰陽,風水先生根據(jù)住宅型制和選址的地勢風水來確定住宅的朝向,然后擇起良辰吉日,祭祀土地爺,祭祀祖宗,這才動土營造。這時候同宗同族的男男女女都來幫忙,即使是嫁出去的女兒也牽兒帶女回來。這種帶有迷信色彩的民俗禮儀一直相伴一個家族興旺到衰敗的全過程。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社會中,“禮”對人們的行為的約束同時也反映到人們住宅的型制上。
海南傳統(tǒng)住宅的型制格局一般為獨立院落式磚瓦房,堂屋是其主體,也是家族的中心。挨著堂屋的左側是兩個小屋子,靠院墻的為廚房子,另一個為雜房,雜房放糧食或工具等。有的雜房也置床,子女多的家族女孩子也常住其間。對著廚房的是小院門,小院門也蓋成瓦房式,下雨天可以在那里堆積或涼曬東西。緊靠院門而又靠著院墻的是柴火房,也是廁所,用來放置農(nóng)具或置雞舍。有的還有后院,后院如很寬,雞舍便置在那里,有的還在那里蓋小廂房,用來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