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提梁壺的傳說(2)
征戰(zhàn)情書
一天夜里,小書僮提著燈籠送來夜點心,蘇東坡手捧點心,眼睛卻朝燈籠直轉,心想:哎!我何不照燈籠的樣子做一把茶壺?吃過點心,說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雞叫天亮。
等到粗殼子做好,毛病就出來了:因為泥坯是爛的,茶壺肩部老往下塌。蘇東坡想了個土辦法,劈了幾根竹丬丬,撐在燈籠壺肚里頭,等泥坯變硬一些,再把竹丬拿掉。
燈籠壺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個壺把。蘇東坡思量:我這把茶壺是要用來煮茶的,如果像別的茶壺那樣把壺把裝在側面肚皮上,火一燒,壺把就燒的烏漆墨黑,而且燙手。怎么辦?他想了又想,抬頭見屋頂的大梁從這一頭搭到那一頭,兩頭都有木柱撐牢,靈機一動說:「有了!」趕緊動手照屋梁的樣子來做茶壺。
經過幾個月的細作精修,茶壺作成了,蘇東坡非常滿意,就起了個名字叫「提梁壺」。
因為這種茶壺別具一格,后來就有一些藝人仿造,并把這種式樣的茶壺叫做「東坡提梁壺」,或簡稱「提蘇」。
蘇東坡煎茶歌中的一句名詞“松風竹爐,提壺相呼”,題銘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