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姓的姓氏起源與歷史名人(3)
妍妍氏
元朝
元代有監(jiān)察御史
逯魯曾
:(?—1352年)。元代進士逯魯曾,字善止,元代懷慶修武承恩鎮(zhèn)人(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恩村)。官至監(jiān)察御史、宣慰史,博通經(jīng)史。元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中進士第,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歷御史臺掾、太常博士、監(jiān)察御史、樞密院都事、刑部員外郎。宗正府郎中,出任遼陽行省左右司郎中,又任僉山北道肅正廉訪司事,入朝官拜禮部郎中。官至正二品的“資善大夫”。
逯魯曾任御史臺掾時,有一次監(jiān)察御史彈劾中丞史顯夫為人傲慢無禮,他作為監(jiān)察御史的佐吏,竟然當(dāng)眾打開密封的彈劾奏章,說:“史中丞向來為人持重,不會與人周旋結(jié)交,而御史以私情彈劾他,不是公論?!蔽奈浒俟賹λ@種舉動十分驚訝,由此皆知其膽大。
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把持朝政的右丞相伯彥之侄脫脫乘伯彥出獵之機,發(fā)動政變,驅(qū)逐了自己專政暴橫的叔父。當(dāng)時逯魯曾官拜監(jiān)察御史,上書彈劾七名伯彥之黨,為脫脫整肅朝政立下大功。之后,他又任樞密院都事、刑部員外郎,為很多橫遭伯彥誣陷妄殺的大臣平反冤獄,并釋放他們的妻子兒女,歸還被伯彥黨徒霸占的財物。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因元朝政治腐敗,土地高度集中,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徐州、淮東地區(qū)爆發(fā)了紅巾軍農(nóng)民起義。第二年,丞相脫脫親自率大軍前去鎮(zhèn)壓,逯魯曾隨軍為資善大夫、淮南宣慰使,領(lǐng)征討事。攻打徐州時,因官軍不習(xí)水戰(zhàn),脫脫遂命逯魯曾招募熟通水性的鹽丁5000余人,訓(xùn)練后隨元兵圍攻徐州,撲滅了徐州紅巾軍芝麻李部,百姓也被殃及。不久,逯魯曾病死軍中。
逯魯曾官辟御史臺椽掌機密,后除太常博士,復(fù)拜監(jiān)察御史。史書對逯魯曾的總體評價是“性剛介”“膽識過人”。他在為官監(jiān)察御史時,不過是六七品的官,雖說職責(zé)在身,真要彈劾正一品的太尉、正二品的右丞、正三品的尚書,那可得有極強的責(zé)任感和極大的膽量。
攻打徐州時,因官軍不習(xí)水戰(zhàn),脫脫遂命逯魯曾招募熟通水性的鹽丁5000余人,訓(xùn)練后隨元兵圍攻徐州,撲滅了徐州紅巾軍芝麻李部,全城百姓也慘遭屠殺。不久,逯魯曾病死軍中。逯善元:(生卒年待考),元朝淮京元帥。
現(xiàn)在的修武逯姓即為元代監(jiān)察御史逯魯曾的后人。
大將軍
逯德山
:(?—1363),元朝年間河南汝陽人。元末從朱元璋征戰(zhàn),逯德山因平叛陳有諒有功,累功升鎮(zhèn)撫,被封為大將軍,其子被封千戶長。從征陳友良,戰(zhàn)死于鄱陽湖。封汝陽縣子,武略將軍。(是河南汝陽、洛陽等地的逯氏先祖。明洪武六年從南京遷青海樂都地區(qū),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代)。
因處于元末明初世代,也有史料把逯德山歸于明代的逯氏名人。
明朝
明代武時教諭
逯宏
、給事中
逯中立
、指揮僉事
逯杲
,三位官吏地位顯赫。
明代有顯宦武時教諭逯宏:著名明朝文士。字希遠,河南修武人。明洪武初年跟從徐大章學(xué)習(xí)《書經(jīng)》。十八歲時曾上書論時政得失,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歡,又命他寫《秋柳賦》。后以鄉(xiāng)貢分教松江,官至武進教諭。
明代文士顯宦逯中立:字與權(quán),山東聊城人。明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著名明朝文士,熹宗時,贈光祿少卿?!睹魇贰穼λ脑u介是“遇事敢言”。由行人擢吏科給事中,為人正直,遇事敢言,有膽有識,敢作敢為。他舉為進士后入仕,歷官吏科給事中,兵科右給事、陜西按察司知事,雖然因為打抱不平被朝廷貶官,但人們都稱贊他膽識過人。著有《周易札記》三卷、首一卷。
逯中立被貶為陜西按察司知事之后,逯中立“引疾歸”,家居二十年卒。熹宗時,贈光祿少卿?!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到逯中立的著作《兩垣奏議》時說:“中立以是三疏(《論公用舍》、《論修史用人》及《論會推閣臣》),一忤旨停俸,一見忌輔臣,一被貶外授,故史特摘錄于本傳。其《請罷織造》、《論東倭》及《請停例金》三疏,雖事不施行,然亦皆錚錚不阿,無愧封駁之職,不得以卷帙之少廢之矣?!表槺阏f一句,逯中立的傳記在《明史》“列傳第一百十八”中,他的前面一位傳主是大名鼎鼎的戲曲家、《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
錦衣衛(wèi)
逯杲
:說起逯杲(gǎo),今人或許已不熟悉;但說起明代的錦衣衛(wèi),大概讀過書的都知道。在明朝中期的錦衣衛(wèi)中,逯杲是大亨級的人物。彼時的朝臣,聞其名而股栗的大有人在。
逯杲是河北安平人。他本是一個錦衣衛(wèi)的校尉,在明英宗奪回皇帝寶座的過程中立了功。隨后又在除掉驕奢淫逸的權(quán)臣石亨及號稱“第一猛將”的石彪時發(fā)揮重大作用,深受明英宗倚重。作為錦衣衛(wèi)領(lǐng)袖,逯杲精明強干,派出特務(wù)四下偵察,搜羅大臣的一言一行來迎合皇帝,“天下朝覲官大半被譴,逮一人,數(shù)大家立破”。真算得上權(quán)焰熏天,令朝臣膽戰(zhàn)心驚。文武百官、富家高門甚至親藩郡王也來向他行賄以求得自保。
逯杲的性格特點是“強鷙(zhì)”,也就是剛強兇猛。他是明英宗最信任的心腹保鏢?!睹魇贰钒阉湃搿柏╪ìng)幸”一族(以諂媚而得寵謂佞幸)。太監(jiān)曹吉祥和他的嗣子曹欽謀反時,曹欽放著最急切的事不做,竟然先跑到逯杲家殺了他,可見恨之入骨。
明代有孝子逯相:廣宗人,諸生,著名明朝孝子。明嘉靖中期,母歿,他廬墓三年,躬自負(fù)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因而稱奇。
明代逯印鴻:山東廣饒逯氏之始遷祖。明初自直隸省棗強縣(今河北省棗強縣)遷至山東省青州府樂安縣(今山東省廣饒縣)。歷600余載,繁衍21世,自十世祖起,各房分支。逯印鴻因教子有方,家風(fēng)優(yōu)良,后代人才輩出。
逯端:(?—1449),字宏子,明朝大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進士,刑部員外郎。從英宗北征,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死于土木堡之役。
逯讓:(生卒年待考),明武定人。弘治中,任高陽訓(xùn)導(dǎo)。
逯浚:(生卒年待考),明章丘人。正德中,荊門知州。
逯鼎:(生卒年待考),明章丘人。弘治中,任通州學(xué)正。
逯嵐:(生卒年待考),明清豐人。歲貢,任郃陽縣丞,好文藝。長官喜迎悅,崗獨持正不阿,以此銜之,遂解任去。載所植園蔬以行,曰:食吾力也。士民以為美談。
逯朝東:(生卒年待考),明甘肅成縣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