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婚俗
淡年華
客家婚俗:迎親
客家嫁娶中的迎親俗,別具情趣。出嫁之日,新娘被打扮一新,與家人同桌吃"告別餐"。飯后,新娘祭拜祖宗,拜別雙親,站在畫有八封太極圖的"米篩"上"過米篩",換上新鞋,接著由父兄或長輩將她背上花轎(如今多是轎車),潑上一碗水,意為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暗示夫妻要白頭偕老。這時新娘放聲大哭,以示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
舊日,新嫁女都是坐花轎出嫁的,除了花轎,還有其他人員組成的迎親隊伍。迎親隊伍的最前頭,后面跟著媒人轎,樂隊,由兩個小孩坐的燈轎,然后是新娘的坐轎,最后是嫁妝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引來大批看熱鬧的人群,更增添了熱鬧氣氛。
傳說最早時曾有一迎親花轎過未剪彩的新橋,守橋人不讓通過,聰明的新娘下轎對守橋人說:"新人過新橋,百年夫妻萬年橋。"這話感動了守橋人,破格讓迎親花轎通過,后成了習(xí)俗,一直流傳下來。
客家婚俗:“宴轎”禮儀
客家人結(jié)婚極講究吉利的禮儀,新娘下轎前要舉行開轎禮,俗稱"斬煞",又稱"宴轎"。
當(dāng)喜轎到達(dá)男家時,要正向大門停轎。這時,由一禮生(司儀)左手捉雄雞,雞頭向轎門,右手持七星寶劍,立于轎前。然后,雙手舉起雄雞和寶劍,唱誦:"伏于吉日良時,天地開張。×家子孫娶媳歸堂,鴛鴦對鴛鴦,鳳凰對鳳凰。弟子左手捉金雞,右手撿金刀,此雞不是非凡雞,玉皇賜我報曉啼;此刀不是非凡刀,玉皇賜我斬妖魔。天煞打從天上去,地煞打在地中藏。倘有兇神并惡煞,一律雄雞來抵擋。"誦畢,即將雄雞交與旁立手持菜刀者宰割,并將雞血滴地由右向左繞轎一周。接著擇請族中有福澤的婦人及男童各1人,由婦人開啟轎門,男童則手捧紅漆木茶盤,盤中盛紅紙包好的檳榔片一包,向新娘行一鞠躬禮,新娘伸手拈起檳榔后,遞一紅包于盤中,俗稱"拜轎"。拜轎畢,由婦人牽引新娘出轎,這時,禮生又高聲唱誦:"紅花落地,大吉大利;新娘入屋,全家發(fā)福;新娘入房,金玉滿堂。"新郎從婦人手中接過新娘,在喜慶的鞭炮聲中,牽引新娘跨火盆、入大門進(jìn)祖宗廳堂,舉行隆重的拜堂禮儀。
建國后,隨著時代的進(jìn)步,結(jié)婚不再坐喜轎,"宴轎"禮儀自然湮沒,傳統(tǒng)的古老禮儀成為歷史的記憶。
客家婚俗:鬧洞房
客家人結(jié)婚歷來有鬧洞房的習(xí)俗,又稱搞新娘。有些地方的群眾鬧洞房比較繁雜、庸俗,有失文雅。有些地方的群眾做法則較文明,節(jié)目有對歌、猜謎、雜技、探花等,若猜對了幾則謎語則散場,若猜不出則另出題目如唱山歌、跳舞或表演小雜技、探花等。所謂探花,就是群眾推薦一長者,手擎用五顏六色的紙條或布條做成的花球,新郎應(yīng)審時度勢,靈活機(jī)動地抱起新娘迅速把花球摘下,擎花者若迅速提起,新娘新郎未能摘下花球的話,那么這個節(jié)目就應(yīng)繼續(xù)做下去,直至新郎抱起新娘摘下花球為止。
客家婚俗:新娘回門
“回門”是新娘過門后第一次回娘家。新娘第一次回娘家與以后的回娘家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因為此次回娘家須有新郎同回,以表謝意。謝什么,當(dāng)然是謝岳父母家養(yǎng)大了一個好閨女?;榍靶吕晌幢亓私庑履铮呛檬谴?,一要揭了蓋頭才知道,二是要過了洞房花燭夜才知道,三是要下廚做了事才知道。哪個新郎要是通過這三關(guān),知道妻子是個漂亮、賢惠、貞潔、能干、知書達(dá)理的好女人,那不知會有多高興。由此可見,回門對于女婿或岳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客家的“回門”又稱為“回紅”,一般在婚后第三天上午由新郎陪同新娘帶一壺豬肉、雞肉和雞蛋做的湯一同往岳家。也有的地方有送豬頭的規(guī)矩。不過過去客家女子最怕的也是這一點(diǎn)。按當(dāng)?shù)貍鹘y(tǒng),對于女子的貞操看得特重,這也是古代“初夜權(quán)”的遺痕。故女子在出嫁前,就要在娘家私下準(zhǔn)備一方潔白的帕子(或手絹)為初夜之用。到了第二天便要將那帕子掛出廳堂,來給眾親友看。如果帕子染有鮮紅的處女證據(jù),那么,不但男家覺得光榮體面,就是眾親友也會覺得很高興。
到了“三朝回門”的日子,男家便要用“三牲禮架”抬個豬頭送新娘一同回娘家賀喜,女家由此可大吃豬頭肉。要是帕子上無鮮紅的證據(jù)(或未掛出帕子),那男家頓時無趣,新娘也有口難辯。那回門時的豬頭也就不見了(或者因不快干脆不回門)。少吃一個豬頭沒什么了不起,可娘家的名聲就不好了。所以,新娘回門有沒有豬頭就成為大問題。與其說男家對此事認(rèn)真,倒不如說女家更重視。自閨女出嫁,娘家就惴惴不安地等待女兒回門這一天,如見女兒回門抬著豬頭而回,那才是一塊石頭落了地。
女兒女婿回門有許多講究。女婿要坐上席,妻家的叔祖輩老人也只能作陪,岳母大人還要親手蒸一碗酒娘蛋給女婿吃。這是做女婿的在岳家惟一的一次貴賓待遇。因為是上賓女家眾家族親友都來敬酒,以示上賓之禮,所以往往喝得酩酊大醉。另有一個原因就是女家怕男的“好贏”(當(dāng)?shù)乜图以捰纸小皰A話”:自視高而逞能笑話對方無能的意思),故在喝酒上精心應(yīng)對,多邀集族中能喝善飲之人陪酒,盡力使新郎一醉(自然也有分寸)。
按規(guī)矩女兒“回門”不能夜宿娘家,必須在當(dāng)天返回。此時男人早已有七八分的醉意,嬌妻在旁,兩眼微嗔,面帶嬌羞,而男人趁著酒勁愈發(fā)愛意蒙朧,醉眼含春,一對新人相攜相扶,一路趑趨趔趄,一路交頭接耳,摩摩索索回轉(zhuǎn)家去,別有一番風(fēng)致。
“上門”,新婚后第一個春節(jié),新娘夫妻必須到娘家去看望岳父岳母或舅姨等,曰:“上門”。姑婿為“生客”又稱“上新客”,禮儀特隆重,必須住三天三夜。俗話謂“新姑丈講價,三天睡三夜?!弊錾推陂g,除丈母娘要親手烹酒娘蛋給女婿吃外,幾乎每天都是五餐款待,多的達(dá)到六七餐,除早、中、晚三餐外早晨要過朝、中午要過午(又叫吃茶)、下午過滿,有的晚上還要吃夜點(diǎn)心。除此之外,女家的家族鄰里和附近的親友也會輪番來請,禮節(jié)繁瑣,極盡盛情。
客家人的規(guī)矩吃東西講究一個“滿”字,如吃酒娘蛋三個中必須吃完兩個(規(guī)矩要求講客氣留一個給未成年的小孩吃),而吃“滿碗”(黃元米馃或蕩皮絲、粉干等另加蛋和豬肉等)則要求新郎全部吃完。喝水酒一般用碗,吃得越多東家越高興認(rèn)為看得起有面子。不吃或少吃則會認(rèn)為被嫌棄得罪東家。新女婿往往招架不住,必須懂得推脫或者耍滑頭特別在喝酒方面得會一點(diǎn)小動作且不能被對方發(fā)現(xiàn),實在承受不了的只有靠女家的父母、兄弟或其他內(nèi)親來說情解脫。
上新客做過之后,臨別時還有一項重要的禮數(shù),就是請岳父岳母全家人到女婿家去做客。兩家相會,兩親家共敘親誼,同夸攀親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