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王廟里供奉的是誰(2)
濃綺
苗族古歌中透露的信息
曾任榕江縣委宣傳部長的朱法智老人是一名文史愛好者。多年來,他考察苗族文化,足跡遍及榕江和從江若干苗寨。2001年底,他和龍安吉、周年榮、平立濱等一行4人,曾到距離榕江縣城十余里的高岜苗寨采風(fēng)。
高岜苗寨是最早進入古州的苗族的居住地,保存著大量苗族古歌。由于苗族沒有文字,苗族的諸多文化歷史內(nèi)容就靠口傳的古歌來傳承,因此苗族古歌堪稱“苗族的百科全書”,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心靈記憶。
在這些古歌中,朱法智等人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首敘述了苗族古代從東方西遷入古州的悲壯歷程,脈絡(luò)清晰,層次分明。當(dāng)時,年近七旬的苗族老人龍安昌演唱并翻譯道:
“古時候我們祖先住在遠方,在那寬闊富饒的平原,在那美麗的地方,故尤(“故”即“公”,“尤”即“蚩尤”)他老人家,他有九萬個子孫,七萬住在寬寬的平原,在那美麗的東方……(后因戰(zhàn)亂而西遷)沿著河水(都柳江)而上來,來到哪個寨子?來到肥沃的平地方(今榕江古州城區(qū)和車江大壩),住在東方的天鵝壩(今車江大壩中部以北一帶,當(dāng)時天鵝很多)……這地方產(chǎn)量很高,出產(chǎn)五谷都滿產(chǎn),摘一蔸禾已滿手,堆千把禾已滿倉,舂十把禾得一斗。多年來發(fā)人滿寨子,七萬住在天鵝壩……他們建了一座大寨羅(苗語譯音,意即“祖廟”),把寨羅立在壩子的下邊,雕個木像記老人,以備子孫莫忘老人相,紀(jì)念故尤千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