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正月十五民俗 拜新丁(2)
淡墨文竹
以下再簡要展示臺灣客家“拜新丁”的儀式過程?!鞍菪露 被顒訌恼率纳衔绲焦珡R擺設(shè)新丁粄開始。對有出新丁的家庭而言,擺設(shè)新丁粄是為正月十五拜新丁儀式而作的準(zhǔn)備,一方面是宣示家庭中出新丁的訊息,另一方面從擺設(shè)新丁粄“盆”的大小,在如此公開性質(zhì)的場合中,也象征著家庭經(jīng)濟力量的大小。中午大約十二點左右,就有村民將新丁粄開始拿至場中擺設(shè),新丁粄沒有規(guī)定說是要多少塊粄。在擺好之后,外加兩瓶酒以及用紅紙寫上的某某新丁敬奉的字樣。到了下午,有人就開始發(fā)送新丁粄,共同分享添丁的喜悅。擺設(shè)新丁粄并沒有任何儀式活動。
正月十四晚上由添丁人家共同舉辦新丁祈福儀式。新丁祈福拜天公為主。大約晚上七點多,場內(nèi)開始聚集人潮,福首與大家擺設(shè)拜天公的桌椅,以及擺設(shè)拜天公的供品。各添丁人家祭品擺設(shè)完畢后,福首照例要與各添丁人家交流添丁的幸福感受,暢談未來的家計甚至村落事務(wù)。大約九點多,鐘鼓開始齊鳴,眾人點香準(zhǔn)備拜天公。
拜天公儀式大致上可以成三個階段:一是請神,二是念表文,三是送神。請神步驟由上香、誦讀請神口語、擲筶、跪拜四小節(jié)組成。禮生誦念請神口語時,族長或村長與福首們雙手合十站在禮生兩旁,神情肅穆,聽著行禮先生誦念,并隨著行禮先生鞠躬而鞠躬。請神口語念必,禮生則請兩位福首跪拜在下神桌前,并請其中一位福首持筶從上神桌香爐按順序繞行三圈,下神桌香爐也是依序繞行三圈,以進行擲筶的動作。擲筶是詢問上下神桌所祭祀的神明,是否都已經(jīng)請到,并有何指示。若是“圣筶”則是代表神明已經(jīng)請到,添丁人家則開始跪拜。讀表章儀式由上香、誦讀請神口語、讀表章、跪拜四小節(jié)組成。這個過程的跪拜情況與請神跪拜相類似,不同在于福首已經(jīng)開始焚燒金紙與燈座。上神桌上面的黃色、紅色、綠色燈座,以及表文都拿至金爐里焚化,接下來則是開始燒金紙。禮生念完表文之后,再回到原位,并再誦讀請神口語。送神儀式有兩個小節(jié),即送神、鳴炮。
正月十五早上,添丁人家要抱小孩子去廟里祭拜,祭拜儀式與正月十四晚上的祈福儀式差不多,稍有不同的則是多了新丁們的叩頭參拜。當(dāng)天中午祭拜完畢后,各添丁人家就可以把新丁粄收回家中分發(fā)給親友。
拜新丁有兩大禁忌。
其一忌諱年前有過喪事或正在舉喪的家戶參與拜新丁任何過程,其二忌諱添丁人家互相分送新丁粄,認為這樣可能喜氣相沖化作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