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安龍歌會
湛芳
壯族安龍歌會是流傳于南寧市、來賓市、賀州市等周邊地區(qū)的一項壯族民俗項目,它是在建造房屋、廟宇、祖屋時舉行安龍儀式并聚會賀歌的一種民間歌會活動。
壯族安龍歌會主要包括安龍奠基祭祀儀式和賀歌活動。安龍祭祀儀式主要有安壇請師、招龍、唱贊詞、接龍、大招等程序,通過祭龍,把上天五方龍神安置于建筑基地,以求風調雨順、吉祥平安。賀歌活動是為增添安龍祭祀儀式的喜慶熱鬧氛圍而舉行的聚會賽歌形式,安龍期間,鄰近的山歌手自行相邀歌友,在歌師帶領下,以吉祥平安、招財進寶、人丁興旺、富貴長壽的歌詞唱入主人家祝賀道喜;主人家組成山歌隊在門前迎接和答謝。來者以歌賀喜,迎者也以歌答謝。主客兩隊歌手一唱一和,天南地北、古今趣事、無所不唱、無所不答,形成一片熱鬧喜慶的賽歌慶典場面。
壯族安龍歌會與地方宗教祭祀活動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關系。南寧市周邊地區(qū)屬亞熱帶氣候,長期沿襲壯族稻作文化傳統(tǒng),村民信奉“萬物有靈”,信仰多神崇拜,尤對龍神的崇拜非常虔誠,有了龍神崇拜,便產生了“祭龍”儀式,不但在建造房屋、墳墓及村寨時舉行安祭龍神儀式,在遇到天災人禍、家宅不順等事,也要重新舉行安龍儀式。在安龍儀式中,把山歌融入迎神娛神的祭祀活動中,通過賀歌活動贊頌龍神,以求龍神鎮(zhèn)守宅基,保佑村民發(fā)家致富、子孫興旺。
壯族安龍歌會經過不斷的發(fā)展演變,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種既娛神又娛人的民間習俗活動,其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民族宗教色彩,既保留有壯族先民對原始圖騰崇拜的痕跡,又飽含了人們祈求平安、五谷豐登的良好愿望,其豐富的宗教藝術和山歌文化,充分體現(xiàn)了壯族人民團結和諧的精神風貌和民族特征,它是壯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壯族安龍歌會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同意,入選第五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