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葬禮習俗(2)
振立桑
韓國農(nóng)村講究和逝者睡對門
其實,在韓國舉行葬禮的費用還是相當高的,很多人都是為了讓先人走得“風光”,不得已而為之。小吳的經(jīng)歷和筆者的一位師姐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了。筆者的這位師姐嫁給了韓國人,老公出生于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她公公去世時,葬禮儀式更為繁瑣。據(jù)師姐回憶,韓國農(nóng)村還有些地方實行土葬,停尸也是在家中。她和老公匆匆忙忙由首爾回去奔喪,結果被安排在停尸間對面的房里過夜。師姐有點害怕,但家里人卻覺得很正常。
在韓國農(nóng)村,鄰里間的人情很深厚,一家舉行葬禮,全村人都過來幫忙。事主家里開了流水席,不僅家里所有的女人要忙活,就連鄰居家的女人也過來幫忙準備飯,全村的男人則都跑過來幫忙吃飯。作為長媳婦,師姐的任務就是客人來了上飯,客人走了收桌子,守靈的7天里充分體驗了什么叫累。不僅要干活,還要忍受大姑子、小姑子外加妯娌的“指導”,繁瑣的禮儀讓人不堪重負。她的老公每天都在“倒計時”,安慰她再忍幾天就可以飛回首爾了。
棺材裝點得五顏六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國一些農(nóng)村,傳統(tǒng)葬禮上的棺材可以裝點得很鮮艷。出殯當天要舉行“路祭”。身穿黃白相間喪服的大漢列成兩隊,將棺材高高托起。途中要經(jīng)過事先搭好的“獨木橋”。此時站在棺材前方的“引路人”會喊著號子指揮前進。路兩旁則是穿素衣、戴麻布箍的舞者表演“安魂舞蹈”,場面相當隆重熱鬧。另外,在先人過世后也要停尸守靈3、5、7或9天不等。講究的人家還要請僧人誦經(jīng),這一點則和中國傳統(tǒng)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