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鴻章與合肥方言
無厘頭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wù)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wù)運動的領(lǐng)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
清朝末年大量淮軍駐防天津,以致流傳一句順口溜:“會說合肥話,就把洋刀挎。 ”李合肥(李鴻章)當官之后,最愛把老鄉(xiāng)都弄到“隊伍”里來,“李鴻章待皖人,鄉(xiāng)誼最厚。晚年坐鎮(zhèn)北洋,凡鄉(xiāng)人有求,無不應(yīng)之。 ”
聽說李合肥這么熱愛家鄉(xiāng),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來找他了。安徽地域那么大,不累死他了?李合肥于是把范圍縮小:只接待合肥人。于是阿拉上海人,哇噻閩南人……學了幾句半吊子的“合肥話”,就敢謊稱自己是合肥人,一個一個地,一隊一隊地,往李合肥那里去跑官要官。真合肥假合肥,把李合肥搞得夠嗆。李合肥給門衛(wèi)頒布了一道口令:凡合肥老鄉(xiāng)來,隨時稟報,不得怠慢;自然,另一條口令是,把其他人亂放進來,看我掌嘴。
可門衛(wèi)偏不是合肥人,哪里分辨得出行者孫孫行者者行孫?話說這天,又來了四個合肥人,要見李合肥,被門衛(wèi)給擋住了,要他四個打“鄉(xiāng)談”。四個要進,一個不準,推推搡搡,搞了好幾個回合。那四個合肥人火起,頓時罵罵咧咧開了:“要見就見,不見就不見,搞哄家伙鄉(xiāng)談! ”
敢到李合肥這里來撒野,肯定不是一般人。門衛(wèi)屁顛屁顛跑進去通報說,外面來了幾個“搞哄家伙”的,李合肥一聽樂了:“正宗老鄉(xiāng)嘛,還不快請? ”
這里的“搞哄家伙”,就不能算是一句粗口,只能算是一句接頭暗號。合肥話“哄”是“什么”的意思,疑問指示代詞。能夠說“搞哄家伙”的,肯定是地道的合肥人??!其他人學合肥話,都是學習其“雅言高調(diào)”的,誰敢到李合肥面前爆粗口?只有真正的鄉(xiāng)人才無忌無諱,才無意識地“搞哄家伙”。李合肥憑這句暗號,把這四人全部安到自己的親兵隊伍里。他的親兵,清一色的合肥人,“局所軍營,外省人幾無容足之所”。按李合肥的說法是,帶領(lǐng)“子弟兵”為國家“捐軀殺賊保疆土”。
合肥話既有山東河南天津話的咬字狠(腔口重),又兼具江南人語速快的特點。比如把小孩稱作“俠們”,其實是“小伢們”,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后一個字的韻母連讀而成。合肥話中像這樣的口語詞匯很多。其實與漢語拼音沒有誕生前的“反切”注音異曲同工。
合肥李鴻章故居(李府)陳列館全新升級的“近代洋務(wù)-自強之路——晚清重臣李鴻章生平展”中,還特地搜集整理了李鴻章當年在美國,用地道的合肥話接受《紐約時報》記者采訪時的資料,并邀請模仿者“原聲重現(xiàn)”了這段對話,并配以字幕,體現(xiàn)出李鴻章高超的外交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