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神醫(yī)扁鵲的傳說故事
橙里路人
回生橋傳說:
古時候,扁鵲從鄚州(今任邱)來到了蓬山(今內(nèi)邱)腳下,住在襄河北岸。出門就是襄水,河上沒橋天天都要爬下爬上,翻過襄河。他是醫(yī)生,上山采藥,出門行醫(yī),來回走動又挺多,所以受盡了襄河的苦。
前來求扁鵲治病的人越來越多,有的從幾千里之外趕來。人們看到他沒日沒夜地繁忙,不是上蓬山采藥就是出去給人看病,終年辛辛苦苦,尤其看到他倍受過河之苦,非常不安。有一個人說:“我們應當為扁鵲神醫(yī)架座橋,誰沒有接受過他的恩德?”于是,東家一把米,西家一瓢面,南家一塊石,北家一文錢,那可真是一呼百應,千家出力,萬戶出工,揮汗成雨,舉袖遮天,不到兩天便在襄河上架起了一座并行兩人的小橋來,這便是最早的越橋。
扁鵲站在橋上,感慨萬千,熱淚縱橫。盡管人們生活的那樣貧苦,還要為我集財架橋,再想起前些日子焦子村(今神頭村)的人們?yōu)樽约荷仙讲伤庨_鑿了山道,如何能不激動呢?為了回報人們的一片愛心,扁鵲暗下決心: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遍學醫(yī)治百病的方法;哪怕攀再險的峰,爬再陡的崖,也要采來百藥治萬民的疾病。從此扁鵲更加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越橋上。
后來,扁鵲治好晉國趙簡子的病,趙簡子把蓬山賜給了他。再后來,扁鵲又游歷到虢國,治好了虢太子的尸蹶癥,把虢太子從死里救活了,一時被傳為天下奇談。在齊國,扁鵲三見齊桓公指出他有病,且病在何處,不治將深。齊桓公驕橫放縱,不講道理,認為沒病不讓治,最終遺誤了自己的性命,可笑之余更叫人佩服扁鵲醫(yī)術。
扁鵲每次出游歸來,都要把心得和收獲整理記錄下來。當時,他已經(jīng)有了好幾個徒弟,傳授他們各科醫(yī)術,讓他們分頭出去給人治病,完全都是為了減少病人前來治病的奔跑之苦。雖然這樣,畢竟他的名聲太大了,趕來看病的還是非常多,多的越橋實在有點過不下了,幾乎要把越橋壓塌。一來二去,扁鵲的名聲驚動了上天,王母娘娘親自下來驗看,果然越橋上擁擁擠擠 ,只見扁鵲不厭其煩地把脈,針石刺穴,藥劑熨治。王母娘娘見此便也化作一行乞病人昏倒在了越橋南頭,扁鵲聞知馬上派了徒弟子陽、子豹把“病人”小心翼翼地抬了進來,扁鵲親自把脈診治,說:“此人腸胃不裹五谷之食,昏餓之疾?!蓖跄改锬锉緛砭褪遣皇橙碎g煙火的神仙。扁鵲一語言中。
扁鵲叫子陽端來一碗?yún)?,灌喂了“病人”。“病人”醒來,再饋其食,千謝而去。 王母娘娘這一試,確見扁鵲善心一片,名副其實。得人一食,饋人一橋,王母娘娘便把袍袖一甩,襄河上立即現(xiàn)出了一條彩虹,緊接著萬千鳥鵲銜石云集而來,越積越多,都來筑橋。到第二天一早,鳥兒不見了,原來的越橋也不見了,一座巍然壯觀,寬大堅固的雕欄漢白玉石拱橋飛架在了襄河之上,兩頭還有四只栩栩如生的石獅子。人們都說越橋是彩虹變的。從此,來求扁鵲治病的再多也不擠了,因為越橋很寬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