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九月廿八 五顯大帝千秋
苦丁茶
五顯大帝又稱五圣大帝、五通大帝、華光大帝、華光菩薩等,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只眼,所以中國民間又稱“馬王爺三只眼”。俗稱馬王爺、馬天君、馬靈官。佛教稱為華光天王佛,道教稱作五顯靈官馬元帥。
他是福建、廣東等地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之一。在中國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靈。而粵劇演員、戲班則奉華光大帝為戲神。
傳說玉皇大帝封其為“玉封佛中上善王顯頭官大帝”,并永鎮(zhèn)中界,從此萬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經(jīng)商者外出獲利,讀書者金榜題名,農(nóng)耕者五谷豐登,有求必應(yīng)。無感不通,感顯應(yīng)驗,永受祭享。
霞葛鎮(zhèn)五通宮,每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八日五顯大帝生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廟會,為他祝壽,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田禾大熟。而閩西龍巖永定縣,五顯大帝是財神,特別博得煙商們的虔誠禮拜。每月初一、十五,煙商們都要到設(shè)在南門的“五顯廟”去焚香上供,每年正月十五至十八迎五顯大帝,東西南北四大城門各迎一天。五顯大帝回廟后,煙商仃又連忙挑了“五牲”(雞、鴨、魚、豬肉、牛肉)、香燭紙炮,趕到廟里去祭禮。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想和信念。
每年農(nóng)歷八九月間,天氣干燥,容易發(fā)生火災(zāi);華光誕當(dāng)天,即打醮結(jié)束那天,居民把易燃的木炭、紙屑等捆成一把,放置門口,由巫師、和尚挨家逐戶收取,集中于紙船,投入江海中焚燒,稱之為“送火災(zāi)船”。屆時家家戶戶到火神華光大帝廟參拜,供奉柴、米、油、鹽,以及元寶、香火等,祈求一年平安。當(dāng)天還有一系列慶?;顒印9┓钗屣@大帝神像,五通宮則演戲酬神。
華光大帝,俗稱火神爺。忌火的粵劇伶人奉華光大帝為祖師爺,凡新戲臺落成、開新戲或戲班出外演出必祭拜華光大帝。在每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八是華光大帝的誕辰,粵劇戲班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師活動。時至今日,許多粵劇藝人仍保留著過“華光誕”的習(xí)俗。
四大元帥
《道法會元》卷三十六還專門載有《清徽馬、趙、溫、關(guān)四帥大法》,列出了護法四圣的各字:馬靈耀(華光大帝)、趙公明、溫瓊、關(guān)羽。
五顯靈官
第一世
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的法堂前,一盞蓮花油燈,每日煌煌聽經(jīng)問法,燈花堆積日久,經(jīng)釋迦牟尼如來佛祖為其做法,化成人身,名妙吉祥誕生。
妙吉祥因放出三味真火,焚死獨火鬼,因而觸犯佛規(guī),犯下天條,佛法難容,釋迦牟尼如來佛祖遂賜祂“五通”;一通天,天中自行;二通地,地中自裂;三通風(fēng),風(fēng)中無影;四通水,水中無礙;五通火,火里自在。
又用手法一指頂門,賜祂一個天眼挪門,可見三界之事,就叫觀世音菩薩,送到馬耳山大王之家投胎。
第二世
以五通火光,自半空中,飄飄而下,投胎到馬耳山馬氏金母身上,生下一子,臉有三眼,取名三眼華光天王,馬子貞。
生下三日,即驍勇善戰(zhàn)。斬龍王,除水孽,放走風(fēng)、火二妖,并取走紫微三官大帝降魔金鎗,被紫微三官大帝用九曲珠鎮(zhèn)住而亡之。
第三世
再投胎出生于斗梓宮赤鬚炎玄天王之家,臉上有三眼,左手掌上有一個“靈”字,右手掌上有一字”耀”,取名為三眼華光天王,靈耀。
拜大惠盡慈妙樂天尊為師,經(jīng)通風(fēng)雷龍蛇,御鬼安民之術(shù),后奉玉帝敕飲令,掌理風(fēng)火,玉帝再賜祂左印右劍,掌管南天門之事。金刀煉成一塊三角金磚為法寶。收火丹、風(fēng)輪、火輪。
玉皇大帝封華光天王為火部大元帥、明輔大元帥。收千里眼、順風(fēng)耳。收火漂。托夢,在千田國,國王為祂建廟,立祀是曰”天王祠”;因而在千田國顯赫佑民,享受人間香火。
第四世
化為一胞胎,一粒肉球洋,在中界南京徽州府婺源縣,蕭家莊九月二十八日子時,投胎轉(zhuǎn)世,剖開肉球現(xiàn)出五兄弟,取名為大帝,蕭顯聰。第二大帝,蕭顯明。第三大帝,蕭顯正。第四大帝,蕭顯直。第五大帝,蕭顯德。
一夜天賜五貴子,又生一女,取名瓊娘。五兄弟名號”聰.明.正.直.德”。
第五世
五大帝應(yīng)世顯化,就是世所崇敬之五顯大帝。
主要祖廟:五通宮
五通宮位于詔安縣客家人聚居地———霞葛鎮(zhèn)五通村雞籠山下東溪河畔,它始建于明朝永樂年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一座保留著唐宋時代建筑特征的古建筑。據(jù)悉,臺灣50多座五行宮、五顯宮供奉的五顯大帝的香火,都是從詔安五通宮引去的。
目前供奉五顯大帝的有廣東、臺灣、澳門、江西和福建等地。農(nóng)歷九月二十八日各地參拜與慶祝五顯大帝誕期的習(xí)俗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