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瓦爾俄足節(jié)(2)
童童子
納斯姐臨走時丟不下故去的父母,丟不下父老鄉(xiāng)親,更丟不下生她養(yǎng)她的土地。她脫下親手繡的繡花鞋,留在羌山作紀念。她的失蹤驚動整個羌寨,男女老幼不分晝夜尋找她。若干年過去了,鄉(xiāng)親們對她的思念沒有停息,一年農歷五月初五,本寨獵人在“日米柱”打獵時發(fā)現(xiàn)納斯姐的繡花鞋,人們奔走呼喊:奇跡出現(xiàn)了!納斯姐變仙女了!后來,羌人為紀念她,便在留下鞋子的地方修了一座祭塔,叫“酷不里”,至此就有了農歷五月初五的瓦爾俄足。依照傳統(tǒng)古規(guī),若本寨當年有13歲至50歲婦女死亡,則當年不舉辦瓦爾俄足。
瓦爾俄足前夜,寨中婦女圍聚在火堂邊制作祭祀女神的太陽饃饃、月亮饃饃和山形饃饃,舅舅開壇、祝詞,制作擺供品。瓦爾俄足當天前往女神梁子祭拜,舉行敬獻、祭殺山羊儀式,舅舅唱經、酬神、祈神,領歌引舞,寨中有威望的老媽媽講述歌舞女神納斯姐的故事,讓人們明確愛情、生育、家務等傳統(tǒng);男人們在旁烹飪、伺候,傳送歌舞。活動間歇,或有情人漫步私語、或女性間相互笑談。婦女們三兩圍坐一團,相互品嘗美食、暢飲咂酒,笑談人生。整個節(jié)日活動持續(xù)三天,在三天的歡慶中,婦女們盡顯其能,忘情歡跳薩朗,農事和家務事皆由男性羌民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