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童謠 《月光光》(4)
宏毅郎
臺灣北部地區(qū)客家《月光光》:
月光光,秀才娘,船來等,轎來扛。
一扛扛到河中心,蝦公毛蟹拜觀音。
觀音腳下一朵花,拿給阿妹轉外家,轉去外家笑哈哈!
在這里,騎著白馬打從蓮塘走過的秀才郎轉變成了“秀才娘”,足見童謠的原創(chuàng)作者是一個女性的成分多一些??图胰穗m然歷來尊師重教,但在封建社會時代,“耕讀傳家”的總是男性,女性能進學堂的非常少。月光皎皎的夜晚,走過來一位美麗端莊、文采飛揚的“秀才娘”,實在是一種不凡的景致。如此難得的客家妹,自然身價倍增,說媒的人絡繹不絕。當秀才娘最后覓得好人家,自然是“船來等,轎來扛”,風光得很。
南洋地區(qū)客家《月光光》:
月光光,學種姜;姜畢目,學種竹;
竹開花,學種瓜;瓜吂大,細賴捉來賣;
賣到三吊錢,學打棉;棉線斷,學打磚;
磚斷節(jié),學打鐵;鐵生镥,學遲豬;
遲豬冇嗎賺,賺兩個豬核卵,轉去屋卡炒冷飯。
湖南瀏陽、平江一帶客的《月光光》:
月光光,照水上;船來等,轎來扛。
扛到老爺門口過,老爺哇你好嫁妝。
上麓麓,好種竹;竹開花,好種瓜;
瓜吂大,孫子偷去賣;賣到幾個錢,學彈棉;
棉線斷,學做磚;磚角爛,學做傘;
做傘難熬油,學打油;打油難背撞,學和尚;
和尚難念經,學當兵;當兵難講話,學叫化;
叫化難摜筒,學釘?shù)a;釘?shù)a難破篾,學做賊;
做賊難挖壘,學種菜;種菜難彎腰,學打雕,打到雕子碰碰飛。
歌謠隨著韻腳的延伸,大多轉移到各種手工藝職業(yè)上,幾經選擇,幾經評價,往往莫衷一是,最后學藝不精,被人嗤笑。這里有許多逗趣的成分,在童謠唱念過程中,給人們帶來生活風趣。歌謠在讓孩子們接觸各種職業(yè)、行當之余,又告誡兒童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如果不專心學藝,凡事被困難所折服,那么最后就肯定一事無成,成為他人的笑柄。
廣西博白縣客家《月光光》二首:
(一)
月光光,照地方;馬來等,轎來扛。
扛曼人,扛姑娘。姑娘不在家,扛親家;
親家冇去嫁,留出來,補爛褂。
曼人:什么人。
這則月光光顯得十分詼諧、有趣。
(二)
月光光,照嶺背,雞公礱谷狗踏碓。
狐貍燒火貓炒菜,馬騮送飯用背背,
一送送到老嶺背;撿到一只花老妹,著涯共佢針針嘴。
馬騮:猴子。針針嘴:親嘴。
梅州客家《月光光》:
月光光,星子光;
荷蘭樹,桂花香;
城隍廟,好燒香;
燒了香,百過歲;
壽年長,做大生日討(娶)新娘;
討個新娘矮篤篤,朝朝起來打屁股;
打個屁股腩啵啵,拿奔雞公食哩上山趕鷂婆,
拿奔鴨嫲食哩攛田螺;
田螺殼刺到家官腳,家官牙牙叫;
心舅嘿嘿笑,家娘聽呀倒,就話惹(你)鬼麼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