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古跡 浙江天臺國清寺(2)
涵蓄子
國清寺不可不知的秘密
魚樂國
國清寺內(nèi)有著名庭院──魚樂國,在寺的西南角。從“雙澗縈流”的小門進(jìn)去,只見古木蒼郁,魚池如鏡,乾隆御碑、清心亭、魚樂國石碑、放生池等小品布置得錯落有致,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
放生池邊立有一塊石碑,上書“魚樂國”三個大字,是明朝大書法家董其昌所書。相傳董其昌來國清寺避暑,老方丈知道他是海內(nèi)聞名的大書法家,請他題碑額,可是董其昌不肯下筆。一天晚上,月明如水,董其昌來到放生池邊納涼。陣陣輕風(fēng),吹得他睡意頓起,恍惚問遇到了名叫魚珠、樂珍、國珍的三位仙女。她們?yōu)槎洳饍?yōu)美的歌曲,跳起優(yōu)美的舞蹈,吹起優(yōu)美的玉笛,樂得董其昌贊美不已……董其昌醒后,若有所失,便依夢中情景,吟詩:“魚珠妙歌喉,樂珍柳枝腰;國珍金玉笛,游夢實逍遙?!边@時方丈來到他的身邊,聽了他的詩,笑呵呵的說:“你的詩真好,他把這道詩每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不就是“魚樂國游”四字嗎?”于是董其昌應(yīng)方丈之請,寫下了“魚樂國”三個大字,同時題寫了“清心亭”亭匾。
隋梅
國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寶殿右側(cè),相傳是智者大師弟子灌頂法師手值。從圓洞門進(jìn)去,即可見到這株蒼老遒勁、冠蓋丈余的古梅,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梅樹之一。
關(guān)于隋梅,當(dāng)?shù)赜幸欢蚊耖g傳說。相傳1000多年前,臨海白水洋地方,有一對楊姓夫妻喜栽梅花。他們生有一女,取名“梅女”。梅女長到18歲,聰明非凡,尤其是一手刺繡更是出色。這年春天,楊家院中梅花又盛放,鄉(xiāng)鄰們都來賞梅。消息傳到城里,一個不學(xué)無術(shù)的刁少爺也帶著家丁趕來賞梅。他見梅女美貌風(fēng)姿,就動手去拉,梅女驚怒之下,拿起掃帚將他趕走,一時忙亂,頭上銀釵掉落地上。刁少爺隨手拾起,藏入懷中。兩日后,刁少爺請師父出面,帶著彩禮來楊家求親。師父對梅女的父親說:“日前少爺來你家賞梅,已蒙梅女當(dāng)面相許,并以銀釵為憑。”梅父心知有異,喚出梅女相問,知道是刁少父仗勢要挾,遂斷然拒絕。師爺一聽,兩眼一楞,留下彩禮,揚言三日后來娶,便顧自走了。
梅家父女心急如焚,與鄉(xiāng)鄰們商量,讓梅女改扮男裝到國清寺暫避。臨行,梅父將一包梅核交給梅女,要她種植寺中,留芳異地。梅女到國清寺,灌頂法師見她聰慧,就讓協(xié)助整理經(jīng)曹著作。梅女私下又用姜黃色的絲線,將《法華經(jīng)》繡在白色緞子上,積年累月,共繡了69777個字。三年后,刁少爺暴病死亡,梅父來國清寺接女兒回家。梅女向灌頂獻(xiàn)上白緞經(jīng)卷和一包梅核。灌頂打開經(jīng)卷一看,驚喜萬分,感動得說不出話來。灌頂法師把梅女留下的梅核埋在寺右的花壇里,不幾年,梅樹越長越茂,每到早春,疏枝橫斜,香滿古剎。
獨筆鵝字碑
國清寺內(nèi)還有著名的“鵝”字碑,為游人向往。碑在三圣殿左邊,字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相傳他曾入天臺山華頂峰旁靈墟山中向白云先生學(xué)書后定下此字。現(xiàn)存鵝字右半邊是王羲之的真跡,左半邊是天臺山人曹掄選補(bǔ)寫的,兩邊渾然一體,達(dá)到了亂真的程度。
傳說,有一天曹掄選夜宿華頂山華頂寺,正在燈下練習(xí)書法,突然聽見窗外“撲”的一聲,接著閃起一道亮光,他疑是妖魔作崇,隨手拿起桌上的方硯向窗外擲去,但不見動靜。過了一會他掌燈出門觀看,只見石硯深陷地下,俯身拾起石硯,這塊石硯竟變得晶瑩如玉。他想莫非是地下的寶物顯異,便請人連夜挖掘,不多久,忽然挖到了一塊石板。曹掄選要僧人把石板抬到室內(nèi),洗凈一看,原來是一塊上面刻著半個“鵝”字的殘碑。曹掄選書法造詣很深;認(rèn)得這半個“鵝”字是王羲之的手跡,決心把它補(bǔ)全。他就日夜臨摹王羲之的碑貼,整整練了7年,終于將“鵝”字殘缺的半壁補(bǔ)上。
隋塔
天臺城關(guān)鎮(zhèn)東北6里。該塔建于l300年前的隋朝,由隋煬帝遣司馬王弘為智者大師建,塔身黃褐色,高有59米余,是六面九級。磚砌塔壁,內(nèi)為空心。后人對塔基進(jìn)行了加固,四周鋪筑了臺階,已予整修一新,已列為省級文保單位。隋塔建造別致,除磚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頂上沒有通常的尖形塔頭,站在塔內(nèi),切可直接仰見藍(lán)天。
據(jù)傳說為:供在國清寺內(nèi)的五百羅漢,為增寺院風(fēng)光,相約共造一塔,當(dāng)忙于搬磚運石時,正巧南海觀音云游過此,欲向羅漢借磚在寺前建一石橋遭拒絕,故意作難,將在金地嶺的塔頂尖頭牢牢鎮(zhèn)住,直至金雞報曉,天色轉(zhuǎn)明時,五百羅漢卻無法搬動,從此塔頂就缺少了尖頭,而在金地嶺上卻多了個塔頭寺,還存放著一個塔頂?shù)募庑嗡^!當(dāng)?shù)厣杏辛怼粋髡f:觀音向五百羅漢借磚遭拒后,又向羅漢借鍋燒飯,羅漢又故意將鐵鍋敲了一個洞。觀音一笑了之,用破鍋照樣燒出一鍋香香的米飯。羅漢見狀,大驚失色,驗看此破鐵鍋,破洞只會漏砂不會漏米。從此叫此破鐵鍋為“漏砂鍋”,后人并在藏此大鐵鍋的房門口寫了副對聯(lián):古寺猶有寒灶石,云廚尚存漏砂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