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的龍文化
半心人
中國龍文化歷史悠久。從新石器時代,人們就有了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幾千年間,龍更成了中國及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征。時至今日,“龍的傳人”們?nèi)匀幌灿脦в小褒垺弊值脑~匯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給子女、地理實(shí)體、企業(yè)冠名,或做各種飾品。因?yàn)辇埦褪羌?、騰飛、創(chuàng)新、融合、團(tuán)結(jié)的象征。但在盤錦,說起龍文化,有些人卻感到與這里似乎風(fēng)馬牛不相及。其實(shí)盤錦不但有龍文化,且非常厚重。
先說說盤錦的龍文化之根。新華社等多家媒體曾報(bào)道,因上個世紀(jì),遼河流域先后發(fā)現(xiàn)和出土了“紅山文化彩陶鱗紋”、“新樂龍紋木雕”、“趙寶溝文化刻畫龍紋”、“擺塑龍”、“玉雕龍”等大量龍形文物,年代最久的長達(dá)8000年以上……所以近年來經(jīng)中國考古學(xué)家研究確認(rèn),這條蜿蜒1390公里,發(fā)源于河北七老圖山南麓,流經(jīng)河北、內(nèi)蒙古、吉林、遼寧等四省區(qū),最終從盤錦注入渤海遼東灣的遼河便是“龍”最早的起源處,遼河流域被確認(rèn)為是中華“龍文化”的搖籃。那么,遼河即為響當(dāng)當(dāng)?shù)摹褒埡印?,是一條真正的巨龍,它既然最終從盤錦“探?!保敲幢P錦即為“龍首”。
遼河也正是盤錦的龍文化之根。對此,地域文化專家劉長青先生也曾說:按照文化地理學(xué)的觀點(diǎn)來說,一般人類文明都在河口海域形成積淀。比如說,尼羅河的古埃及,右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巴比倫文明。還有上海市是長江,廣州是珠江……盤錦市是遼河入??诘某鞘?,那么它理所應(yīng)當(dāng)就該匯歸了這條河流上所有的文化。
盤錦民間厚重的龍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歷史不論是東北土著,遼河子民,還是清代順治年間從山東、直隸等地遷來的移民,都崇尚龍文化。比如,民間非常重視“二月二”這天的“龍?zhí)ь^節(jié)”。從本境廣為流傳的民謠就可見一斑。如“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這說的是,按舊俗新媳婦正月里都住婆家,而到“二月二”才是回娘家的正日子。還有“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這說明過去老師和家長多認(rèn)為這是“占鰲頭”的日子,他們企盼孩子們學(xué)業(yè)有成,所以這天孩子們要念叨這句話。孩子們這一天還要剪頭,意寓這一年精神抖擻……此外,還有“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龍?zhí)ь^,萬歲皇爺使金牛,正宮娘娘來送飯,保佑黎民百姓五谷收”。民謠說明這一天是春耕的開始,農(nóng)人們都希望從這天起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正因?yàn)辇埵莻髡f中的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倍受人們尊崇,所以盤錦民間還有不少口口相傳,輩輩相承的龍故事,而且多和地域有關(guān)。比如流傳于盤錦沿海一帶的《龍子娶妻》、流傳于田莊臺一帶的《兩通碑與九龍口》、流傳于大洼縣南部的《青龍望海榆樹臺》、流傳于盤山縣一帶的《大龍灣》……一些故事中,龍還是英勇善戰(zhàn)、除暴安良的化身。如流傳于大洼縣的《草龍的傳說》,說的是遼河下游一條草龍,竭盡全力殺死了一條在遼河作惡多端、堵死河道的泥鰍精,最后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