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婚嫁禮儀與習(xí)俗之迎娶、拜堂(4)
青青
“天地桌”一般設(shè)在院子當中,也有設(shè)在堂屋的,桌上擺供品,設(shè)祖宗牌位,用紅布桌罩圍著,桌上放一碗水,水中游著一對用棉花做的鴛鴦,有的地方還供鐘馗像,民間傳說鐘馗是鎮(zhèn)鬼之神,掛他的像可以驅(qū)走妖邪,遍布吉祥。拜天地時,點燃香燭,鞭炮和鼓樂齊鳴,新郎新娘按照男左女右的慣例,并排站在祖先牌位前,有的地方認為新娘剛進門,是客體,應(yīng)站在上方。站好后,在唱禮人的指揮下,向天地三拜,向祖先三拜,向父母三拜(磕頭),然后雙方互相一拜(作揖)。拜畢,新郎在前引新娘入洞房,經(jīng)過土地堂時,廚師手持搟面杖。上穿兩個饅頭,挑去新娘蓋頭。有些地方則是新娘入洞房后,在飲交杯酒之前,由新郎親自揭蓋頭。人洞房時婆婆手持一長搟面杖,隔窗將新婦眼罩挑去,新郎則搶先脫鞋上炕,用腳踩炕的四方,新娘走近炕邊時,新郎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一條腿迅速從新娘頭上掃過,關(guān)中方言叫“翹尿騷”。認為這樣做了,日后就能壓服新娘。這一習(xí)俗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思想。陪送的人如果機敏,就想法讓新娘躲過。有些地方是新娘、新郎搶洞房,看誰先進去踩炕角,就意味著誰厲害,但新娘剛過門,不愿擔“厲害”的惡名,往往讓新郎踩炕角。在長武一帶,拜完天地后,則由新婚夫婦共抬一斗,內(nèi)裝糜子,上置剪刀、尺子等物,腳踏紅氈,在伴娘的攙扶下步人洞房,以象征生活中互相幫助、百年合好。
在華縣農(nóng)村,新娘進洞房時還有唱贊禮的習(xí)俗。新郎揭去新娘的蓋頭,由迎親娘子帶領(lǐng)向洞房走去。迎親娘子要思維敏捷,即興編詞,例如經(jīng)過廚房時,看見預(yù)先扣在鍋背上的瓷盆,就要高唱:“媳婦見盆,騾馬成群”。新娘拿起鐵勺在鍋里攪一下,迎親娘子要高唱,媳婦攪鍋,越攪越多?!毙履锶攵捶浚礋狒[的人推開窗子向里面撂一片瓷瓦,迎親娘子高唱“隔窗撂瓷瓦,明年生胖娃?!笨礋狒[的人搶炕上的核桃、紅棗時,又要唱道:“七個核桃八個棗,兩口子不準惱,白天惱,晚上好?!碑斝吕尚履锇葜x幫忙的親友時,則由司禮人高唱:“老外家(當?shù)胤窖?,指外婆?、小外家,姑姑姨姨親戚家,新人給你們行禮哩!”‘新人向大家磕四個頭。司禮人又要唱:“挑水的、挑炭的、燒火的、搟面的、剝蔥的、砸蒜的,切菜的、剁餡的、掌勺的、端飯的、安桌的、鋪氈的、倒茶的、敬煙的、打雜的、掃院的、提著籠籠胡轉(zhuǎn)的,新人給你們行禮哩!”新人再磕四個頭。在贊禮聲中,增添了喜慶氣氛。
新娘進入洞房,把檉子放在炕頭,上炕后,面向喜神所在的方向而坐。墻壁貼有:“喜神在此”的紅紙條。在寶雞一帶,新娘上炕后,有一中年婦女,手拿一小木匣,內(nèi)裝核桃和紅棗各12枚,閏年則為13枚,繞著新娘頭、身搖動,叫“搖核桃”,邊念邊搖:雙雙核桃雙雙棗,生下娃娃滿院跑。
韓城縣則是婆母從窗戶中扔些核桃大棗,讓小孩去搶,認為搶的孩子越多越好。
在澄城縣一帶,新娘上炕后,還有個“拍掃帚”的儀式。由一位男賓相手拿一把用紅頭繩系著一對石榴的掃帚,一邊拍、一邊念:拍拍拍,彈彈彈,鄉(xiāng)親聽我把歌念。紅頭繩、綠手帕,明年生個胖娃娃。扎扎角,紅頭繩,滿院跑的蹬蹬蹬。拍一拍,生一百,彈一彈,生一萬。
不拍咧,不彈咧,生下兩個就算咧。
民間以此祝愿新婚夫婦早得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