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
癡情
北管,是臺灣最為普遍的一種戲曲形式。源于我國北方,清朝乾、嘉年間由安徽傳入臺灣,為區(qū)別南管而稱之為北管。
北管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有七音鑼、大鼓、小鼓、鈸、嗩吶、二胡、三弦、笛、月琴、“彀仔弦”(梆胡)、“吊規(guī)仔”(京胡)、箏,撲鼓等,演奏起來震天動(dòng)地、熱熱鬧鬧,體現(xiàn)了北方那種粗?jǐn)U、豪放的風(fēng)格。
北管主要有四個(gè)部分
一是以嗩吶吹奏為主的曲牌,專門用以酬神的戲曲,屬梆子腔系統(tǒng)。二是“細(xì)曲”或叫“昆腔”,僅用弦、簫、笛等,唱曲優(yōu)雅,屬昆腔系統(tǒng)。
三是用以演戲的西皮與福路(或稱福祿)兩種,俗稱“亂彈”。這是北管最為重要的部分。臺灣有俗話說“豬肉吃三層(五花肉),看戲看亂彈”。西皮的腔調(diào),包括二黃、倒板、緊板、慢雙板、西皮、二板和慢刁子等,被稱為“新路”。福路的腔調(diào)包括彩板、流水、平板、緊中慢、慢中緊、四空門、二斷、鴛鴦板、潼詞等,被稱為“舊路”。二者均屬皮黃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