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春節(jié)禮儀
惟美傷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察哈爾人稱“查干剎日”查干是“白”的意思,“剎日”是“月”的意思。正月初一稱作“查干剎日伊、西尼扭根”。察哈爾蒙古族歷來把白色作為上等色,吉祥色,是純潔的象征。也把初一這一天,看作是祈求并祝愿一年興旺,平安,康樂的一天。因而和漢族一樣,把正月和正月初一看得比任何節(jié)日都重要。
初一的五更時分,正當啟明星升起人們就開始在自家的門前祭天拜神。先由家主人把早已準備好的火把點燃,把旺火點著,院中擺好供桌。這時家庭主婦就把供品擺上供桌,男孩們忙忽著點放爆竹。家里人按先男后女、輩份大小次序向喜神方向磕頭(三跪九拜)。同時把供品掰成小塊塊向四方扔出。這一禮儀完成后,人們進家開始進行家庭內(nèi)部的慶賀新春的儀式。
這一禮儀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單獨一家進行,其二是同宗幾家合在一起進行。無論用那一種形式進行,都要遵守按輩份大小定次序。(有人說大年初一識大小就是這個意思)。先給家祭的神佛點香、燃燈、叩頭,然后給長輩們敬哈達、叩頭、對交鼻煙壺。(未結(jié)婚的人不使用鼻煙壺)而后,人們按輩份、年齡分別入座。家庭主婦先給人們敬奶茶,端上各種精美的食品茶點,大家品嘗。其中設(shè)有一個看盤,盤子里堆砌的食品應(yīng)當是最精美的,堆砌的也最精細美觀。這盤食品是只準欣賞不準吃的,人們還必須首先對這盤食品作一個品嘗的動作。端上這個看盤是對人們的尊重,當然不能等閑對待。大家吃過茶點后,家庭主婦就安頓開始敬新年酒,次序同敬哈達行禮一樣。敬酒的時候,男子必須戴帽子,女子要戴頭飾(已經(jīng)結(jié)婚的)。敬完酒大家品嘗新年的第一頓飯,一般人家準備的是小餃子(蒙古族平常吃的一般是大餃子,叫蒙古餃子)和簡便的下酒菜。待客的最后一道程序是給小孩們壓歲錢,糖果、鞭炮等。(有的人家在敬酒的同時,給孩子們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