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茶三酒四”啥意思
子熒
“茶”是中華文化的特色之一,也擁有豐富的內涵。在許多修煉故事中,也常會看見茶的存在。
明朝文學家陳季儒也在其著作《巖棲幽事》中提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六七就是施茶了。俗語:“茶三酒四”,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呢?
“茶三酒四”這句俗語是源于潮汕話,當時的原話是“茶三酒四踢桃二”。“踢桃”也有人叫“鐵桃”,用閩南話發(fā)音,就是“游玩”的意思。
茶三
“無三不成禮”是古人的觀念。他們認為凡事要求圓滿,皆得有三。例如祭祀時,敬天、敬地、敬鬼神,這三者缺一不可;劉備三顧茅廬,才顯出誠意,將孔明請出山;還有人們常說的事不過三……等等。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梢?,“三”這個數字,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個很有意思的數字。
而潮汕功夫茶身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茶道之一,它也有很多儀式,都包含著極深的寓意,擁有特殊的內涵。
例如泡功夫茶時,品茶的人不宜多,二三人足矣,這樣可以保持清靜的氛圍,細細品茶。若喝茶的人多些,一般情況下也只放三個杯子。在斟茶時,三個茶杯則會靠在一起,形成三位一體的一個“品”字,蘊意是人要講品行重心性。而且茶杯要避免一字排開,否則會給人在祭拜的感覺。
而既然是“品”茶,那也要分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三個杯子大家輪流喝,一方面體現了茶文化的祥和,人多時也體現了敬老尊賢的謙讓精神。
當然不同地區(qū)的茶文化也會略有出入,例如有些地區(qū)在泡茶分茶時,總會故意留一個空杯,這時就會出現主人讓客人,晚輩敬長輩的謙和場面,也是茶文化的一種體現。
酒四
“四”這個數字,在傳統(tǒng)文化中也是個很特別的數字:像方位分“東南西北”,季節(jié)分“春夏秋冬”,梅蘭竹菊是“歲寒四友”,琴棋書畫是“文人四友”,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孟塵壺若琛杯風爐玉書碾則是“茶房四寶”……等等?!八摹睂嶋H上也意味著均衡與對等,有著恰如其分的味道。
相對喝茶的靜,喝酒講究就熱鬧些,但也不是人越多越好,因為太多則容易生亂,過猶不及。
踢桃二
講到這,或許大家也猜到了,這意思就是出游的話,2個人是非常適合的,自由自在,也不會過多意見,或是有人半途喊累,想要打道回府,掃大家的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