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河北南和官府的祭祀典禮(4)
森嶼
文昌祠
文昌祠又名文昌閣,位于文廟東側(cè)宮墻外。文昌為星官名,又名文曲星,是掌管文運科名的天上星宿,是主宰人間功名祿位的神。在古代,多為讀書求仕之人所崇祀。據(jù)道教傳說,玉帝命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故在元代仁宗延祐三年(1316)將梓潼帝君加封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此后逐漸演變,與文曲星合二為一,“文曲星”也稱“文昌帝君”。
文昌祠每年春二月初三日及秋仲月?lián)袢罩录?。祭祀日,前殿正位陳設(shè)制帛一,爵三,牛、羊、豕各一(三牲俱置俎上),燈一,铏一,簠二,簋二,籩十,爐一,尊一,香盤一。后殿陳設(shè)帛一,籩、豆各八。
祭祀時,南和衙署承祭官率所屬官員至文昌祠舉行初獻、亞獻、終獻祭拜儀式,三獻時,各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
謹(jǐn)按“會典”規(guī)定,文昌祀為群祀,清咸豐六年升入中祀。
厲壇
厲壇俗稱鬼魂壇,府、州稱郡厲壇,縣稱邑厲壇。南和邑厲壇位于舊縣城以北,前臨城河。每年于清明節(jié)、七月望日(十五日)、十月朔日(初一)祭奠。
每于祭奠時,祭告城隍之神,將祭品、祭器陳設(shè)于城隍位前。有帛一,爵三,羹五器,羊一,豕一,米一,鐙三,爐一,香盤一,紙楮(桑皮紙)、金銀錁(紙錠)各十束。
謹(jǐn)按“會典”規(guī)定,邑厲壇規(guī)格為群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