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婚嫁習俗(2)
雁桃醬
擔盤試粉
婚期到時,男方把未交足的聘金、禮物裝入紅漆禮盤;把豬肉、線面、紅團、菜丸等食物裝入紅漆“擔盤”,有的叫十個盤,通常俗稱“擔盤”。如果新娘的祖母還健在,則須另外準備若干的肉、面裝成另一擔“擔盤”同時挑到女方家去奉敬她的祖母,莆田人俗稱之為“媽擔盤”。這個習俗也有的人稱作為“起轎腳”。
媳婦挽面
閨女出嫁的前天,需要挑選一位多子多孫多福的老夫人(老婦),請這位老婦來給新娘進行“挽面”儀式, 俗稱為“剃面”、“開臉”、“挽面”。據(jù)考證:那是古時候用一根紗線來拔除新婦臉上的汗毛的一種美容方法。如果邀請的這位老夫人(老婦)不會挽面,但仍要請她在新娘頭上臉上做做樣子,再另外請個專業(yè)的“挽面婆”來完成。結(jié)婚前夕,新娘會在家完成刮臉、梳妝、束發(fā)、加笄、成髻,等儀式。以示自己成人。
能嫂大爺
莆田人對結(jié)婚也俗稱為“成男”,蘊含著兒女長大成人之意,故而很隆重又有很多禮儀習俗。據(jù)說在古代掠婚風俗的風行。古代當男方用暴力把女的掠奪過來準備結(jié)婚,因怕被女方家族的人過來將女方搶回,故需在本家族里面挑選一位比較厲害的親戚,一般在堂兄弟之中挑選,在結(jié)婚當晚,由他負責帶領一批本家族的青壯年來保護婚禮的順利進行,因為年代久遠,后來就演變成在整個婚禮里面最為活躍的人,莆田人都稱之為“大爺”。結(jié)婚那兩三天專職負責替新郎解圍,并擔當新郎的師爺角色,還要幫新郎接待安排一批批前來祝賀的客人。其中有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提前一段日子暗暗的挑選一位能在結(jié)婚當晚“鬧洞房”主角,莆田人俗稱為“表爺”。
這“表爺”一般會在新郎的表親姑舅家眾多的表兄弟里去物色一位較有才氣,現(xiàn)場把控能力較強的人,為保障當晚重頭戲“鬧洞房”的場面夠騷動、人氣夠起哄,結(jié)婚前的一段時間“大爺”要對這位“表爺”招待備至,要背后督促“表爺”學習并熟練掌握“鬧洞房”的各種招數(shù)。很多“表爺”還得兼顧另個任務,負責為新郎新娘圓房,莆田當?shù)厮追Q為“送房”。至于“能嫂”即人們比較熟悉的“喜娘”這個角色,在莆田俗稱“能嫂”。古時候的婚姻里,一般男女雙方在結(jié)婚之前都素未謀面,這時候新娘初嫁到男方家里,要面對滿屋的包括新郎在內(nèi)都是生面孔的場面,這個時候現(xiàn)實的需要就出現(xiàn)“能嫂”這個角色。女方家長會提前挑選一位老于世故、諳熟男方那邊禮俗、口舌靈便、善于應變的中老年婦女擔任新娘的護身符“能嫂”,期間會一直陪伴在新娘身邊,幫忙傳話、指導禮儀,教導為人媳婦常識,秘密傳授洞房的相夫之道。直到結(jié)婚后第二天帶領一對新人回娘家,俗稱“頭回走”,把新娘不受委屈的交到她們父母面前,這時任務才算完成職責。
過綃頭暝
結(jié)婚的前一晚(俗稱“綃頭晚”),新郎新娘家長各自會邀請一位福壽雙全的長輩,在結(jié)婚前一天晚上為新人舉行綃頭儀式。新娘的綃頭是開臉,梳妝,縛高髻。新郎家要張羅綃頭、布置新婦房、掛表軸、安床等一系列不可少的習俗。十二點過后就是剪發(fā)、剃臉、戴禮帽,還要沐浴。之后穿上“上頭服”(這副衣褲婚后收藏起來,等到本人臨終時再穿上),待到了事先擇定的吉時“一般在凌晨三四點”,請來的這位長輩要為新郎梳頭,然后給新郎束發(fā)加冠(戴插金花五蕊的禮帽),完了口中還要大聲唱贊:今早“上頭”喜匆匆,東來紫氣滿華堂,×某某(男女兩方的姓氏)二姓諧連理,新郎新婦振家風。
結(jié)婚的前一天晚上,俗稱“綃頭暝”,準新人(男女)必須沐浴更衣,各自進入房里,等待舉行行冠、扎髻禮儀。房中備好一張“八仙桌”,桌上分別擺供紅團一盤十二個、潤年13個、線面十二束潤年13束、一個米篩,米篩內(nèi)放著銅鏡一面、剪刀一把、量衣尺一把、發(fā)梳一把、五色線一束、黑色油巾一條。屆時,還要備兩碗“綃頭面”,面上放一雙已剝殼的雞蛋。
結(jié)婚的當天凌晨,吉時已到,男女雙方準新人,分別在自家房里(如果是童養(yǎng)媳應在男方家里)……主人須聘請族中福壽雙全、子孫昌盛的長輩一人,男女孩童各一人,為準新人舉行行冠扎髻(綃頭)。新郎由女童為其綃頭,新娘由男童梳頭。
行禮儀之始,他們各自拿起發(fā)梳在準新人的頭上作梳發(fā)狀,由上而下,往復三次。與此同時,把男女雙方的長頭發(fā)拔下“七根”,挽成一個“花結(jié)”,用紅線扎好(不讓準新人看見)。待到夫妻喜拜花堂之后,夫妻進入洞房,由喜娘將兩束頭發(fā)混在一起,搓成一根發(fā)線,寓意“結(jié)發(fā)夫妻”,白頭偕老。接著新郎穿上藍色長袍和新褲,俗稱“五件身”,并戴上紫色呢禮帽,帽沿邊插上兩朵五蕊的“張春花”。新娘必須穿上“五件身”,外穿紅色寬袖子的新婚衣,“綃頭衣褲”(藍色大領衫和本地褲)這套衣褲婚后收藏,等到本人臨終時再穿上,叫做有始有終。
把撒開的頭發(fā)梳成長髻,插上銀簪、紅花,帶上金銀首飾,吃上“綃頭面”。表示男女雙方均已年紀及笄成人之意。行冠扎髻之后,準新人均不能走出房間。這時主持人,一人喊:吉祥贊語,另一人附和一聲“好哇!”接著朗誦贊語。
一梳梳頭到尾,
二梳白頭到老,
三梳子孫滿堂。
今早綃頭靈雞啼,八仙聚會房中來,
今夜夫妻成佳偶,百子千孫耀門楣。
今早綃頭喜蒼蒼,××兩姓結(jié)成雙,
夫妻好合魚得水,舉案齊眉效孟光。
今早綃頭喜蒼蒼,東來紫氣滿華堂,
二姓連姻成佳偶,佳兒佳婦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