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八大奇跡
慕詩氏
世界八大奇跡到底都是什么呢?又分別在哪里呢?
1、巴比倫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這個構(gòu)想已經(jīng)不是一代兩代人構(gòu)思過的了,而巴比倫空中花園卻是真正完成的杰作。
公元前六世紀(jì),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他的王后所建,王后是米底人,為了緩解王后思鄉(xiāng)的情緒,登高望遠,遙望家鄉(xiāng)的方向而建??罩谢▓@中種滿了奇花異草,而且為了花草的成長,空中花園是設(shè)計了完美的排水供水系統(tǒng)。
地點:巴比倫,幼發(fā)拉底河(Euphrates)河?xùn)|,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左右。
不過,巴比倫空中花園可不是真正懸浮在空中的花園,而是因為它比城墻還要高,給人的感覺就好像花園都懸掛在空中一樣,因此被叫做空中花園,又名“懸苑”。
2、埃及胡夫金字塔
建造地點: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附近。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和帝王的陵墓,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就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占地52000平方公尺。
在那個還是奴隸制,主要勞動力還是人工的時候,很難想象這樣規(guī)模的金字塔是如何搭建完成的!也是八大奇跡中現(xiàn)存比較完好的建筑之一。
3、阿爾忒彌斯神廟
動漫《圣斗士星矢》里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就是古希臘傳說中接生之神阿爾忒彌斯的宮殿。
建造地點在今土耳其伊茲密爾往南五十公里處。
阿爾忒彌斯是月神,也是植物的保護神,接生過最有名的神就是太陽神阿波羅,阿爾忒彌斯神廟建筑構(gòu)造分內(nèi)外兩層,共一百零六根石柱,四十到六十英尺,整座神廟的大小是兩百乘以四百英尺。
不過,傳說中的阿爾忒彌斯神廟毀于一場圣火,后世雖然重建過,但也是因為一場火災(zāi)變成了殘垣斷壁。
4、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公元前四百五十七年建造于希臘奧林匹亞城。
宙斯是眾神之神,掌管雷霆和懲治,前面說的阿爾忒彌斯就是宙斯的子孫之一,而奧林匹亞城也是奧林匹克文化的發(fā)源地。
神像主要是由石灰?guī)r,象牙,黃金,和橄欖枝構(gòu)成,由菲迪亞斯設(shè)計建造。
宙斯作為信仰從建造完成供奉多達九百余年,最后由基督教徒摧毀,公元426年,羅馬皇帝都路一世頒布了異教神廟破壞令,自此,神廟徹底破壞。在一次山洪后,淹沒在了地下,而神像則是被運往往君士坦丁堡,并在一次政亂中摧毀。
5、摩索拉斯陵墓
在古希臘,公元前353年建造,是公元前四世紀(jì),波斯帝國屬地,摩索拉斯王的陵墓。
陵墓共分四層,底座六階,主要由白色大理石建造,低為長方形,四十乘三十乘四十五的大小,第四層上是十二米高的三十六根石柱,上面雕刻著男神女神的立體雕塑。上方是極其傾斜高7米的金字塔,塔頂以鍍金的青銅駟馬二輪戰(zhàn)車裝飾;而墓內(nèi)矗立著毛索羅斯王和阿爾特米亞女王的大理石雕像。
直到十五世紀(jì)前,這座陵墓都是完好的,最后因為戰(zhàn)爭,需要用到陵墓的材料,陵墓才會被大肆破壞。至今,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里,還保存著第二處雕像的殘片。公元12世紀(jì),一場地震使陵墓受到重創(chuàng)。1402年,汪達爾騎士團攻占哈利卡納蘇斯,并在那里建起了圣·彼得要塞。16世紀(jì)初,為加固要塞,騎士們把這座陵墓當(dāng)成了采石場,摩索拉斯陵墓就這樣漸漸被拆毀了。
6、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公元前282年建造于愛琴海,希臘的羅德港。
公元前的羅德港是塊戰(zhàn)略要地,被無數(shù)殖民者統(tǒng)治過,其中就有前面提到過的摩洛拉斯和亞歷山大大帝,在亞歷山大去世后,馬其頓侵略者德米特里帶領(lǐng)四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爭,羅德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港民建造了太陽神巨像。
太陽神巨像有110英尺高,中間是鏤空的,有鋼鐵和石子填充,和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差不多大小,不過,最后在一場地震中毀壞。
7、亞歷山大燈塔
公元前281年,建造于亞歷山大港的法洛斯島。
雖然亞歷山大燈塔建造于埃及,但這個建造卻沒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亞歷山大燈塔的燭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大港,保護著海上的船只。
另外,它亦是當(dāng)時世上最高的建筑物。而且傳聞中塔上有一盞形體巨大、光芒四射、長年不熄的燈塔火炬。亞歷山大燈塔的遺址在埃及亞歷山大城邊的法羅斯島上。
不過,這個建筑和前面提到的摩索拉斯陵墓一樣,都是被地震毀壞的。
1996年11月一組潛水員在地中海深處發(fā)現(xiàn)了據(jù)說是亞歷山大燈塔的遺留物。
8、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EMpEROR QINSHIHUANG TERRA COTTA WARRIORS)為中國歷史上首次完成中國統(tǒng)一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的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陵園東側(cè)1500米處。陪葬坑原址上建成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它顯示出了大秦帝國的繁華和強盛。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員繪制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jīng)探測,陵園范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dāng)于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zhǔ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1978年9月,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參觀后感慨地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
秦始皇兵馬俑建造于公元前246年,西安的臨潼區(qū)。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fā)現(xiàn)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內(nèi)有6000個左右的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cè)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xiàn)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局合理,結(jié)構(gòu)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墻間空檔的過洞中。
兵馬俑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fēng)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dāng)年浩蕩大軍的藝術(shù)再現(xiàn),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