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夜鷺 鳥類夜行者 全年繁殖六大生態(tài)類群之一
若邁風(fēng)
一般說起鳥界的夜行者首先想到貓頭鷹,其實(shí)還有一種叫做棕夜鷺也喜歡在夜間活動(dòng),這種鳥不太常見,所以了解較少。下面就讓小編帶領(lǐng)大家來認(rèn)識一下棕夜鷺吧!
棕夜鷺簡介
棕夜鷺也叫紅夜鷺,身材矮胖,脖子和腿較短。在繁殖期枕后長出兩根白色長翎羽,幼鷺羽色豐富,身上有白色、棕色、橙色的條紋。棕夜鷺長大后,頭上黑冠,羽色統(tǒng)一。該鳥喙是橄欖綠,顏色較深,瞳孔是黃色的。
棕夜鷺是一種中型涉禽,屬于鸛形目是鳥類六大生態(tài)類群之一,適應(yīng)在水邊生活。涉禽是指適應(yīng)在淺水或者岸邊棲息的鳥類,種類繁多,均為濕地鳥。
棕夜鷺一共有五個(gè)亞種。
三圍數(shù)據(jù)
體重:550-1000克
身長:55-65厘米
翼展:95-110厘米
生活習(xí)性
棕夜鷺主要以動(dòng)物性為食,例如蛙類、小魚、蝦等水生動(dòng)物,偶爾吃一些植物性食物。棕夜鷺喜水,棲息地位于臨近水域的地方,比如森林、小溪旁、紅樹林、公園等地方。
棕夜鷺是一種夜行動(dòng)物,白天常隱蔽在灌叢或沼澤,在晨昏和夜間的時(shí)候出來活動(dòng)。一般長期站立一處不動(dòng),頸部縮起,或者站在水邊梳理羽毛,如無特殊干擾,一般不離開棲息地。
分布范圍
棕夜鷺分布于棕夜鷺分布于自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nèi)亞、澳大利亞、帕勞、所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和加羅林群島。
保護(hù)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無危(LC)。
生長繁殖
棕夜鷺與其它鳥類不同,可全年繁殖,澳大利亞棕夜鷺在10-3月繁殖,菲律賓棕夜鷺在2-5月繁殖。每窩產(chǎn)卵2-5枚雌,22天左右可孵化出來,45天左右可離開巢。
棕夜鷺的亞種序號亞種名稱分布范圍1Nycticorax caledonicus caledonicus新喀里多2Nycticorax caledonicus hilli摩鹿加群島、蘇拉威西、新幾內(nèi)亞、澳大利亞3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dibularis所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4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illensis菲律賓群島、婆羅洲北部5Nycticorax caledonicus pelewensis帕勞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