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芝罘區(qū)風土人情
純白
煙臺市芝罘(fú)區(qū),地處黃海之濱,山東半島北端,內聯(lián)山東腹地,外與韓國和日本隔海相望。她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煙臺市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中心。人口55.7萬,面積169平方公里。芝罘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2度,年平均降水量為700多毫米。這里有秀麗的山色和迷人的海岸風光,還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勝地,每年吸引數(shù)百萬中外旅客前來觀光旅游。芝罘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富庶,是全國著名的海珍品基地和名優(yōu)果品之鄉(xiāng)。座落在芝罘區(qū)內的港口系全國十大海港之一,煙臺機場為國家一級空港。區(qū)內交通、通訊便捷。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生活在芝罘這方古老土地上的人們,由于文化歷史悠久,加上開埠較早,與外界交往 頻繁,在長期的 嬗遞和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間習俗。
新春佳節(jié)是最隆重最熱鬧的民間節(jié)日,俗稱“過年”。與全國城市相比,恐怕芝罘屬于“年味”最足的地方了。
每到農歷臘月初八,吃過“臘八粥”以后,就開始碾米磨面,蒸大棗悖悖,做年糕,準備好過年的食品,以備合家歡聚和親朋團拜,慶豐收,賀有余,祝愿生活快樂。
初一黎明,合家老小,衣裝煥然一新,放鞭炮,祀神祭祖,拜長老,探鄰里,訪朋友,個個喜笑顏開,互問“過年好”,滿口吉利話。大街小巷,拜年的人川流不息的,聯(lián)袂接踵,熙熙攘攘,匯成了花團錦簇的春潮。
初二日,拜姥家,也是拜望舅、姨的日子,敘天倫之樂事,說親戚之情話,分外親熱。
初三、六、九、拜“丈人”,“老泰山”要設宴款待“乘龍佳婿”,宴面豐盛,這是作女婿的一大快事。
一般是從初四日開始,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請吃“年酒”,新春氣氛達到高潮。
到了正月初九,毓璜頂上趕 廟會,“善男信女”登山入殿, 頂禮膜拜,玉皇閣上煙云繚繞,一片神秘氣氛,廟會同時也是物資交流大會,山上山下人如潮涌,各種物品一應俱全。
正月十五,鬧 元宵、看花燈。昔日以大廟天后宮的燈會最為著名。如今要數(shù)文化宮的燈會了。各種各樣的彩燈,燦爛 輝煌,萬姿紛呈,既有古老的傳統(tǒng)意味,又具時代的特色,是老人和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
清明節(jié)前后3天為掃墓的日子。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一些有雅興的人要趁這個時候到郊外踏青、遠足,飽賞明媚的春光。放風箏更是民間一大樂事。人們扎制彩繪出各種樣式的紙鳶,在郊野放飛。近年來,芝罘民間風箏協(xié)會成立,一年一度的風箏盛會屆時舉行。當放飛比賽的時候,男女老少翹首藍天,鼓掌喝彩場面熱烈壯觀。
五月初五端陽節(jié),七月初七乞巧節(jié),八月十五仲秋節(ji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以及婚喪嫁娶等習俗,也大有講究,各具特色。
芝罘的習俗,經過了漫長的歷史,不斷地朝著文明的方向發(fā)展,那些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東西正在隨著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科學的進步而逐步成為歷史的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