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屯留民間的圓鎖風俗(3)
汝勿離
圓鎖
圓鎖,是圓爹娘希望兒女安全、健康成長之夢的一種善舉。其內(nèi)涵與表現(xiàn),就是為兒女舉辦一種圓鎖儀式,將兒女脖項上配戴的“鎖”予以開釋??梢哉f,開鎖是圓鎖的前提與條件,圓鎖則是開鎖的實現(xiàn)與結(jié)果。
世間任何事物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都是有始有終的。爹娘為自己兒女認干親戴鎖,也不是戴它一輩子的,而是戴到一定的時間,達到預(yù)期的目的之后,就需要把它打開,摘掉。
古時,人們就認為,人生15歲時就基本成人了,可以生活自理了,戴在脖子上的鎖也到了該打開、取掉的時候了,當初爹娘為兒女戴鎖,以求安全、健康成長的那個夢也到了圓夢的時候了。
為了圓夢,也就有了圓鎖之說,有了開鎖之舉。
通常情況下,爹娘為兒女安排圓鎖的時間是兒女過15歲生日的時候。但是,由于年份有平年與閏年之分,因此,安排圓鎖的日期也隨之有了一些講究:平年時,兒女圓鎖的日期要比其生日提前2個月。閏年時,兒女圓鎖的日期則需要提前一年,比生日推延2個月。
在爹娘們看來,人生圓鎖只有一次,意義非同一般。他們把屆時給兒女圓鎖當做一件家政大事,提上重要的生活議程,花費一定的精力與時間,做著精心的準備。而那些干爹干娘們,則一改常規(guī),不再等待干兒女提著面羊上門戴鎖,而是自己動手蒸上超大的首尾對接成環(huán)狀的面羊和若干小面羊,到干兒女家里,給干兒女圓鎖。
圓鎖是要舉行一種儀式的。這儀式是由爹娘和干爹干娘共同舉辦的。其儀式,是有程序的:一是,奶奶、姥姥、娘親和干娘帶著兒女到村里奶奶廟進香,在供桌上擺放紅布3尺,三寸金蓮3雙,布(紙)衣裳5身(或7身、9身)等貢品,給老奶奶神燒香、磕頭、化錢、禱告、燃放鞭炮,此舉謂之“還宮”。二是,在自家院子里所設(shè)天地神位前擺放貢品:三組面羊、三只辮制的“鎖”以及鞋子等物,被開鎖者脖子上配戴3把與鐵鏈鎖結(jié)的鎖,面向天地神位恭敬站立。此時,娘親和干娘出面,給天地神點上黃香,并與戴鎖者先后跪于天地神位之前,給神磕頭。之后,干娘與另外2位不同姓氏的親戚或鄰居好友將鎖一一打開。主家給開鎖之人支付吉利錢。三是,將被打開的鎖子連同鐵繩一并從脖子上取下之后,干娘或被圓鎖者的一弟(妹)手持一枝桃條朝被開鎖者身上輕輕抽打,接著,被開鎖者頭頂面羊跑出街門,轉(zhuǎn)回屋內(nèi),并將頭頂?shù)拿嫜蚍旁诳簧希儆靡粭l被子蒙于其上。寓意:被開鎖者身上尚有的病魔和附著的邪惡被驅(qū)趕,曾被拴鎖的“小綿羊”獲得了“解放”,從干爹干娘的“幫護”中走上了“自立”“自護”。四是,將戴了十五年鎖的紅頭繩解下,放在院里點火燒掉,寓意:紅頭繩完成了辮鎖使命,被開鎖者告別了戴鎖的歷史。與此同時,燃放鞭炮,圓鎖儀式宣告結(jié)束。
圓鎖儀式結(jié)束后,圓鎖午宴開始。爹娘請了最好的廚師為前來參加圓鎖儀式的親戚、好友、鄰居和鄉(xiāng)親準備了豐盛的宴席。爹娘帶領(lǐng)圓了鎖的孩子走近各桌,向參加圓鎖午宴的人們一一敬酒,表示自己的謝意。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生活差距日趨縮小,人民群眾的生活開始富裕起來,村里一些家庭的圓鎖宴也由鄉(xiāng)村走向了城里,走向了酒家飯店,講究起了排場與闊氣。
認石碾、水井、老槐樹為干娘的孩子們,還有那些沒有認干娘的孩子們,到了15歲時候也要圓鎖,只不過圓鎖儀式中干娘的角色被孩子的姥姥或至親所替代,其圓鎖儀式中的程序一點也不少。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當今社會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文明時代,爹娘們?yōu)閮号畧A鎖的習俗不僅沒有弱化的跡象,反而有著極其強勢的生命力。倘若問及今昔之圓鎖有何區(qū)別,那就是爹娘為兒女圓鎖的初衷略有不同,今天的人們,認為老祖先為他們的兒女們圓鎖了,爹娘們?yōu)椤拔覀儭币贿@代人圓鎖了,我們也要為自己的兒女圓圓鎖。圓鎖,在當今社會僅做為一種歷史傳統(tǒng)文化一代一代傳承著,而“聯(lián)群”之說淡化了許多,圓鎖儀式中的一些老規(guī)矩有的也變得隨意了一些。
附:
屯留縣,隸屬于山西省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cè),界于東經(jīng)112°28′-113°3′、北緯36°13′-36°30′之間;東越太行直達冀魯,南經(jīng)晉城可探中原,西連臨汾能通陜甘,北跨晉中可依太原;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縣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轄4個鄉(xiāng),7個鎮(zhèn),3個開發(fā)區(qū),294個行政村;總?cè)丝?6.6萬。
屯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夏商時代屬商州,已有2500多年歷史,從韓國時開始立縣,原名純留,唐武德五年遷至獲壁村,縣名也更名為屯留。1945年,屯留縣解放,恢復屯留建制,屬長治地區(qū)。建國后,屬晉東南專署。1985年,撤銷晉東南地區(qū),屯留歸屬長治市。
屯留自古有“古韓要地”、“三晉通衢”之稱;是塊紅色的土地,是東北抗聯(lián)英雄魏拯民的故鄉(xiāng),著名的上黨戰(zhàn)役主戰(zhàn)場就在屯留的老爺山,在這里打響了全國解放的第一槍。著名景點有:三崇山、屯絳水庫、寺底村的晉冀豫區(qū)黨校舊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