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麥?zhǔn)蟻碓?2)
德曜君
四、五必公南遷珠三角
麥?zhǔn)霞易逶谀闲鄹2h百順里牛田坊珠璣村居住了漫長的歲月,生根、開花、結(jié)果。傳至宋代麥云軒公生三子,日昆壁,日群泰,日三壁。三壁生五子:必榮、必秀、必達、必端、必雄。他們?yōu)榱颂颖鼙鴣y又南遷珠江三角洲一帶立籍。他們?yōu)殍F杖公十六世孫。麥必榮,字尚仁,登宋崇寧癸未貢選,官至奉政大夫,由南雄始遷東莞。
麥必秀,字尚義,登宋政和丙申鄉(xiāng)貢,宣和二年,授江西南康縣知縣招討尉,由南雄始遷南海麥村。子個,淳熙戊戌進士,官兵部郎中。
麥必達,字尚道,自南雄保昌遷香山(今中山)之黃旗角。至十九世元俊,元至治間,又遷小欖。據(jù)譜稱:于黃旗角“隸香捐錢十萬,立石基以防水患?!?/p>
麥必端,字尚智,由南雄始遷番禺。
麥必雄,字尚信,弱冠從諸兄遷徙,一旦復(fù)歸南雄,后再至廣州,居新會,帝昺時,出谷賑濟。
五、麥?zhǔn)蠟橹榻侵藿ㄊ讨?/h2>
據(jù)楊寶霖著文云,珠璣巷遷民本身不少是官員或其子弟,而且大多是有知識的學(xué)者之類。在著名的一次集團遷徙中,33姓97家人的首領(lǐng)羅貴,本身即為一干員,即貢生。同行的麥?zhǔn)霞易逦逍值荜?00余人(乃指五必公,其實當(dāng)時有五兄弟一妹及同族)抵黃旗角,后呈準(zhǔn)分插各地立籍。長兄必榮是奉政大夫,次必秀是進士,三必達曾“隸香捐錢,立石基以防水患”,四必端,五必雄“居新會,其后人于帝昺時出谷賑濟”。麥?zhǔn)霞易逡坏近S旗角便用石筑基,即修堤造田,成為珠江三角洲建石堤之始,并立室建廟(今存),改黃旗角為黃閣。由此可見,麥?zhǔn)霞易迥线w時,不僅有官員和官家子弟,而且他們還是有一定知識水平和有一定經(jīng)濟能力的。
六、麥?zhǔn)霞易迥线w原因及年代
麥?zhǔn)霞易鍙闹榄^巷遷徙至珠江三角洲,是一次大遷移,這與當(dāng)時政治有關(guān)。珠璣巷人南遷影響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南宋羅貴南遷事件。當(dāng)時,33姓97家人于紹興元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廿六日,穿州過縣,方至岡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并得到土人龔應(yīng)達的照應(yīng)。當(dāng)日他們來到珠江三角后,各“辟土以種食,辟草以結(jié)廬”,開辟基地,互相扶持,共結(jié)婚姻,和睦相處。
麥必秀即羅貴牽頭南遷97家人中排列第二名的麥秀,為當(dāng)日南移遷民為首者之一。這次事件是為逃避蘇妃之難,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遷徙行動,亦得到官府的支持,發(fā)有通行證。一到達珠三角目的地,即新立圖甲,并有當(dāng)?shù)厝耸空諔?yīng)。這次集體南遷以家庭為單位,多屬有農(nóng)業(yè)知識的、有勞動力的家庭。南遷之前,他們還經(jīng)過探查,“以南方煙瘴地面,土廣人稀,必有好處”,才動身南移。
據(jù)各地麥?zhǔn)献遄V或當(dāng)今的地名志記載,麥?zhǔn)蠌闹榄^巷南遷珠三角時,時間不相一致,如年代即有紹興、紹定、開禧、咸淳各朝的記載,但“以別房沖霞譜考之,則伊始祖遁涯公,由紹興六年(1136)避亂而至,我五必公之來,應(yīng)與同時”?!拔灞毓Q生約在北宋元豐、元佑年間,各譜所載仕宦科名多與徽、欽、高三宗之世吻合。則五必公南遷與遁涯公同在高宗紹興初年?!?/p>
七、址山麥?zhǔn)鲜呛喂笠?/h2>
址山麥?zhǔn)鲜潜匦酃笠?。其根?jù)是:在未建立鶴山縣時(即雍正十年(1732年)以前),址山麥?zhǔn)暇幼±D鄉(xiāng)之岡頭廓村東頭榕樹下一帶,均屬新會縣境。同時,廓村麥?zhǔn)吓c大凌村陳氏毗鄰,兩村所發(fā)生的事情的時間相吻合,清?乾隆《鶴山縣志》載:“帝昺祥興元年(1278)夏六月,帝舟次崖門,帝昺至崖門駐蹕,民兵20余萬,所需資糧,皆取于廣右。大凌村人陳元輔、陳英輔以祖珠事高宗朝為諫大夫,世受國恩,至是仗義勤王,出粟數(shù)千石餉軍?!北疚纳鲜鲎遄V載:“麥必雄,居新會,帝昺時,出谷賑濟?!边@就是說,址山麥?zhǔn)鲜潜匦酃笠?。嗣后,址山麥?zhǔn)献谥?,分居在鶴山的有泗合大坪、大官田(麥屋舊村、新村)、鶴城上、下麥屋及沙石二水等地。
麥?zhǔn)霞易寰瓦@樣從一條古老的小巷走出來,走向珠三角,走向世界各國,走向現(xiàn)代社會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