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傳統(tǒng)節(jié)日(2)
平青桑
闊什節(jié)
闊什節(jié)是另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節(jié)日,闊什節(jié)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傈僳族有自己的歷法,公歷一月是他們的過年月,由于各地的習慣和歷稱的方法不同,過年的時間也就前后不一。以怒江地區(qū)傈僳族來看,大約夏歷十二月五日至第二年正月十日左右為過年時間。
屆時,各地傈僳族同胞同迎新年。節(jié)日期間,人們殺雞宰豬、舂粑粑,采折與全家男人數(shù)相同的松樹枝插在門口,祈福祛病。有趣的是,他們會把第一塊粑粑喂給狗吃。因為傈僳族民間有傳說,狗給人間帶來了糧種:古時人類浪費糧食,天神大怒,下令將所有糧食收回天庭。這時一只狗奮不顧身,爬上天宮偷來糧種,這才拯救了人間。
到時男女老少身著新衣、抬出酒罐,殺獵宰羊,互相饋贈。小伙子們拿出心愛的琵琶,姑娘們打扮得格外漂亮,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談笑,在歡樂的氣氛中盡情歌舞。同時舉行對歌、跳“鍋莊”、射弩比賽等活動。傈僳族人把過年稱為“闊什”節(jié)。過多長時間,各地,甚至各村寨都有所不同,有的過十天,有的過十五天,但一般就是在“過年月”里過“闊什”節(jié)。
傈僳族有民能歌善舞,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又唱雙跳,而尤為喜歡對歌,特別到了過年,歌手們的對歌可以連續(xù)對上幾天不斷。解放后滬水、貢山、云龍一帶的傈僳族還有組織溫泉對歌的習慣,每年過年之際,都要帶上年食,背上行里炊具趕往怒江州府六庫以北十二公里處的溫泉,參加“湯泉賽歌會”。屆時濁泉邊上賬蓬林立,人山人海,各地有名的歌手又上一輪,優(yōu)美動人的歌聲此起彼伏,就是到了深夜,歌聲仍然在熊熊的待篝火旁回響。這樣一年一度的“湯池寨歌會”,一直要進行十多天。
射弩比賽也是傈僳族年節(jié)的重要內(nèi)容,人們在聚會歌舞的同時,青壯年男子就常常拿出自己心愛的弩弓,于百步以外置一靶子,比試各人的本領。對僳人來說,弩是必不可少的,幾乎家家都有,男子人人都精熟,其弩用野?;蚱渌材局瞥?,弩線用牛筋。一般青年男子用的弩須用很大勁才能上弦,可以稱得強弩。弩箭用竹或硬木制成。為了提高弩的威力,僳人常常在箭頭涂上生草烏等劇毒植物的汁液,這樣起到“見血封喉”,射中即亡的作用。
由于地區(qū)不同,各地過年的活動也不同,有的過年要首先給耕牛喂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一年的辛勞;有的要在家門栽種松樹一株,讓其代表山神,以酒肉祭奠;有的則要把年食在人們吃喝之前舀一小勺讓狗先吃,因為他們認為世上五谷的種子,是狗歷盡千辛萬苦的飛到天宮中要來,所以要首先慰勞狗的這一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