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

<sup id="mtwjv"></sup>
<legend id="mtwjv"></legend>

    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鎮(zhèn)館之寶

    炳錦桑

    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鎮(zhèn)館之寶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chuàng)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占地13萬余平方米,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shù)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另全院設“六所”的研究部門,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陳列藝術研究所、非遺保護研究、古代藝術研究所,并設有中國博物館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學研究機構。

    截至2010年,南京博物院擁有各類藏品42萬余件(套),館藏數(shù)量居中國前三,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fā)掘品,還有一部分來源于社會征集及捐贈,均為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和備受國內外學術界矚目的珍品。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刺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

    南博藏品一部分接收自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另一部分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的考古發(fā)掘、征集、收購、捐贈、接收及交換。藏品的年代從舊石器時代直至當代,種類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瓷器、書畫、織繡、竹木牙雕、民俗和當代藝術品等。

    2007年,經過專家甄選和市民投票,共評出18件南京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

    1、鎮(zhèn)護之寶 金獸

    這只西漢時期的金獸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縣馬湖店村農民萬以全挖水渠時發(fā)現(xiàn),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空腹、厚壁,澆鑄成形,是迄今我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屬鑄造和捶擊工藝完美結合的真罕實物,被譽為”國之瑰寶”。

    2、御窯之寶 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明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東善橋響龍山明代墓葬,為國寶級文物,是現(xiàn)存惟一一件帶蓋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紅梅瓶。此梅瓶造型優(yōu)美,器型完整無缺,歲寒三友指松樹、綠竹、梅花三種常綠植物,象征著高潔的志向。

    3、通天之寶 透雕人鳥獸玉飾件

    透雕人鳥獸玉飾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趙陵山遺址77號墓中。趙陵山位于昆山市張浦鎮(zhèn)西南,屬長江三角洲太湖水鄉(xiāng)地帶新石器時代遺址。

    該飾件出土時放置在墓主右腳下的一個石鉞圓孔處。據鉞上部的朱色、縛痕和現(xiàn)場遺留的朱彩圖案痕跡等判斷,石鉞原為帶柄器。鉞作為一種由武器演變而來的禮儀之器,顯示著墓主人生前擁有的軍事權威。透雕人鳥獸玉飾件應是鉞上附加飾件,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是我國出土時代最早的人鳥獸圖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顯權威的神秘象征物。

    4、貴媛之寶 金蟬玉葉

    1954年,在蘇州五峰山博士塢的明代弘治年間進士張安晚家族墓地14號墓發(fā)掘中,考古人員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這件金蟬玉葉,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頭部,同時出土的還有銀笄二件、金銀嵌寶玉插花四件,證明這件物品是貴族女子頭上的發(fā)簪。

    一只神形畢肖、金光閃耀的蟬立于玉葉上。它側身翹足,雙翼略張,嘴巴微開,蟬翼左右各兩。玉葉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葉片打磨細薄呈凹弧狀,分為八瓣,是一件構思巧妙、制作精美的稀世工藝珍品,妙趣橫生、令人驚艷的罕見閨房至寶。

    5、神異之寶 青瓷神獸尊

    西晉青瓷神獸尊在1976年出土于宜興周處家族墓周墓墩中。神獸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兩側和腹部各有三只橫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內凹。此青瓷神獸尊體量大,神獸的神態(tài)驚人,全身刻滿紋飾,造型獨特而又具有西晉瓷器的典型特征,是我國最早有銘款的瓷器之一。

    6、護佑之寶 銀縷玉衣

    銀縷玉衣在我國僅發(fā)現(xiàn)一件,1970年出土于徐州市東漢彭城王劉恭后裔的墓中。玉衣全長1.70米,玉片2600余塊,銀絲約800克,形狀與金縷玉衣相似。這是我國第一件經考古發(fā)掘、科學復原且品相完好的漢代銀縷玉衣。

    7、祭禮之寶 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

    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為新石器時代玉器,系透閃石軟玉制成,呈乳白色隱現(xiàn)翠綠、赭紅斑紋。造型為矮方柱體筒形,外方內圓??诪閮擅鎸︺@而成,琢磨光滑。

    這也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藝精妙絕倫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標志物。

    8、弘覺之寶 鎏金喇嘛塔

    上世紀50年代,在牛首山弘覺寺塔地宮出土了一件鎏金藏式佛塔。這是明代佛教工藝絕品,國內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這個鎏金喇嘛塔非常精美,在喇嘛塔的四周還有獸角佛像、瓷罐、玉瓶等。塔身有四個壺門,內有釋迦、韋陀佛像,上施有相輪、十三天、寶蓋、寶珠等。塔內須彌座上布置有一組佛像,須彌座內藏有珍珠、寶石、水晶、瑪瑙、玉石、骨灰等物。整個鎏金塔安放在一個紅色砂巖雕成的須彌山形基座上,四面雕刻胡人獻寶、雙獅戲球、雙鹿嬉戲、蛟龍穿浪圖案。塔座下枋刻:“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yǎng)”,背面是“佛弟子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李福善奉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