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喪禮全過程(2)
聽風醉
第六步是沐浴,此步不難理解,就是將死者清理干凈。不過有些地方會增加洗口愿環(huán)節(jié)。人生在世,難免惡口,說人是非,怕死后被閻王割舌頭,因此死后要請法師替死者誦經(jīng),用濕紙?zhí)嫠勒卟潦米齑?,這就是洗口愿。
第七步是飯含。飯含就是把珠、玉、谷物或錢幣放入死者口中。飯含有兩個原因,一是不忍死者虛其口,不能再吃到美食,《公羊傳·文公五年》(何休注)認為是“孝子所以實親口也,緣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二是讓臉頰豐滿,顯得好看:人死后臉頰會逐漸消瘦,而飯含可以讓人臉頰充實。根據(jù)死者的身份地位,飯含有不同的材質?!墩f苑·修文》:“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第八步是襲??醋中挝覀円部梢灾溃@一步是給死者穿內(nèi)衣、裹腳布等??偣惨┤滓路?,內(nèi)衣不算在其中。(語出《儀禮·士喪禮》:“乃襲三稱,明衣不在算”)
第九步是設重。設重在事實上等于為銘,在此就不解釋了。
第十步是小斂。小斂亦作小殮,就是為死者穿上一層又一層的衣服。再用布將死者裹上。據(jù)《禮記·喪大記》載:“小斂布絞,縮者一,橫者三。”清朝沉赤水 《寒夜叢談·談禮》中云:“古所謂小斂者,尸沐浴著衣畢,乃韜之以冒,不使人見其尸形,再用布絞束之,縮者一,橫者三,裹以復衾。”
然后是大斂。大斂是在人死之后的第三天,給死者栓繩結,防止衣服散開,再將死者放入棺中。
最后就是成服。成服也是在第三日,死者的親屬換上喪服,此前衣服發(fā)飾等并不改變?!秲x禮·士喪禮》載“三日,成服,杖,拜君命及眾賓,不拜棺中之賜”。
說到這里,我們來講一講喪服。喪服有五種,將喪服按衣料從粗到細可以排列為:斬衰(cuī),齊(zī)衰,大功,小功,緦(sī)麻。五等喪服是按照血緣關系的遠近來穿戴的,也象征著死者家屬的哀痛程度。
斬衰的衣料最差,用生麻布制作,胸口有“哀”(哀,一小塊四邊形的布),肩上有“適”(適,辟領,古喪服之領),背后有“負”(負,一大塊四邊形的布)。男性死者之子女,穿此喪服。
齊衰的衣料次差,用粗疏的麻布制作,形制與斬衰差不多。女性死者之子女穿此喪服。
大功的衣料第三,用熟麻布做成,較齊衰稍細。死者的兄弟姐妹,姑姑叔叔伯伯等穿此喪服。
小功的衣料第四,也用熟麻布做成,較大功細。也是死者的兄弟姐妹等所穿。《唐律疏議·名例》:“小功之親有三:祖之兄弟、父之從父兄弟、身之再從兄弟是也。此數(shù)之外,據(jù)《禮》,內(nèi)外諸親,有服同者,并準此。我想穿大功還是穿小功就在于與死者的感情程度吧。
緦麻的衣料最好,用比較細的熟麻布做成,較小功細。與死者血緣關系較遠的,比如岳父岳母、女婿、外甥等穿此喪服。注:死者親屬頭上以及腰間的麻繩叫做首绖(dié)和腰绖; 帽子上有褶皺,褶皺向右(古時左代表陽,表示吉;右代表陰,表示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