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民俗風情(3)
子謙
五、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
春節(jié) 俗稱過年。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送“灶王爺上天”,二十四日過小年。過后,人們忙于衛(wèi)生大掃除、辦年貨、抖糍粑、磨豆腐、宰年豬、寫春聯(lián)。除夕,晚餐飯菜力求豐盛,全家歡聚吃過年飯。飯后,大人給小孩“壓歲錢”。家人久坐“守歲”,通宵點燈,爐火不滅。大年初一凌晨,’家家燃放鞭炮“開財門”。早飯畢,人們穿戴一新,給長輩拜年,祝愿健康長壽,事事如意;長輩則打發(fā)小孩“紅包”,給拜年者糯米糍粑。春節(jié)期間,路逢熟人皆互道吉利話,親友間相互登門拜年,互請吃“正月飯”。
民間過年,忌諱頗多,大年初一忌掃地和往外潑水;意免財氣外流。忌說不吉利的話, 二月初一為大忌,農(nóng)家禁下地耕作,這天興吃糯米漿糍或米豆腐,還須做些小粒糍粑用竹枝穿上插到田土里,意可糊住鳥嘴以免食莊稼。
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人們有吃湯圓習俗。新年舞龍、耍獅、唱花
燈活動到這天結束。近年來,舞龍、耍獅者少,縣文化單位多次舉辦迎春燈展和元宵燈謎會。
清明節(jié)
清末、民國年間,人們于清明節(jié)前10天開始掃墓,又叫“掛清”,習慣聚族上墳,在墓地分清明糍粑,掃墓回家后男丁聚飲,俗稱“吃清明”。清明節(jié)止,掃墓結束。
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過端午,家家門前插艾蒲,不少人用蒲根艾葉及其他草藥熬水沐浴,祛毒避瘟。這天,親友互邀過節(jié),普滿一帶包粽子,其它地方用麥粉蒸饅頭或做糍粑吃。。
中元節(jié)
俗稱七月半,嘉禾是農(nóng)歷七月十四日過節(jié),家家戶戶設供祭祖,晚上在門口燒裝有紙錢、紙衣、紙褲的紙籠,以供奉祖宗,到村旁路邊燒紙撒飯,以施無主亡靈。
中秋節(jié)
人們習慣過“秋社”包粽子,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天,外出者多回家團圓,家家戶戶殺雞宰鴨、包粽子、吃月餅,晚上備茶點或飲酒賞月。
冬至
人們釀制好的過年酒,都在這天兌水,有“冬至酒、舀斷手”之說,冬至酒顏色澄黃味道醇正,久貯不變質(zhì)。民間喜貯冬至水,說冬至水可防腐,石橋、普滿一帶普遍用冬至水浸糯米糍粑。冬至前后,人們還有干冬至臘肉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