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年節(jié)習俗(2)
慧美醬
固始縣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jié)、燈節(jié)。民間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之說。早餐搶早,多吃湯圓,象征早種早收。天黑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燃放鞭炮。在農村,人們在晚飯后要送燈到墳地,自家的每一墳頭插一燈。鄰居們聚會玩燈、觀燈、舞獅、玩龍、放焰火。有的地方從十三晚上即已開始,從試燈、正燈到散燈,前后數日,有的甚至玩到二月初二。
山區(qū)農家,十五夜晚用面做成雞、鴨、鵝、豬,棉桃、麥垛等各種形制的面燈,入夜后分別置于大門口、牛欄、豬圈、雞圈等處,象征新的一年六畜興旺。新縣、光山有“玩十五、逛十六”的習俗,十六日早,男女老幼穿新衣,到野外郊游踏青。還傳說正月十六日是老鼠嫁女日,因此這天人們提早就寢,以免“人吵鼠一夜,鼠吵人—年”。近年來,信陽市舉辦燈展,一些縣城組織燈火游藝會,形制各異的燈具排列街道兩側,五光十色,爭相斗妍。
固始縣清明節(jié)
三月初(公歷4月5日前后)。是日,家家早起,折柳枝插于門首,男女也身戴柳枝,民間有“清明不插柳,死后變黃狗’、“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說法。人們郊游、踏青,到先祖墳地燒紙祭拜,除草培土。新縣農村有的宗族于此日集族人于祠堂祭祖,謂之清明祖。目前,插柳習慣已不多見,掃墓圍墳仍很盛行。學生至烈士陵園獻花圈,舉行紅領巾和團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