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生育習俗
昌茂氏
生育,對于每個民族而言,都是大事,各個民族習俗各異,彝族人認為天上有天君,主管天地間的一切事情。創(chuàng)世之時,人種是天神找的,因此,婦女生孩子是天神送的。
彝族人不設廟宇,不供菩薩,但篤信山神。當?shù)氐姆◣煼Q為“畢摩”,是彝族民間以念誦經(jīng)文的和特定的儀式形式溝通、調解人與神鬼關系的宗教職業(yè)者,是彝族原始宗教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主持者和彝族文字的集大成者。畢摩給人作法就要念經(jīng),當?shù)厝藢Ξ吥κ殖绨荨?/p>
促育經(jīng)
彝族人稱生育為“喜事降臨”。不生育的要請畢摩念經(jīng)“促育”,彝語稱“曲耳比”。
所以在促育過程中,畢摩祈求:“高貴的山神……接受我們禮;高貴的山神……給她送個孩……?!奔郎缴竦募o詞很多,畢摩念完以后就燒豬、獻酒,然后大家同吃,并將婦女的全套衣服和男子的帕子綁在樹上,將雞蛋扔掉。如果畢摩識藥,還要帶著婦女和家人去挖一種味道淡、甜、地下結兩個橢圓形根塊的“雙胎參”。據(jù)說,這種補藥是一種很有效的促育藥,婦女吃了一年半栽就會受孕。由于畢摩的故弄玄虛,易給人們造成錯覺,對他十分崇拜。
敬灶神經(jīng)
婦女生育難產(chǎn)時,要敬灶神,請畢摩念“敬灶神經(jīng)”。念完經(jīng),畢摩用一個二、三兩重的石塊,放在火里燒紅,把柏枝在裝有半瓢冷水的瓢里。然后把燒紅的石頭放進水里,水蒸氣升騰,柏枝香味滿屋。畢摩端起水瓢在難產(chǎn)婦的頭上繞三轉,又從灶心中取一小塊泥土,煨水給難產(chǎn)婦喝下,不到半小時,孩子就出生了,據(jù)說柏枝和老灶土都是神速的催產(chǎn)藥。
婦女生育后,孩子的爸爸帶一瓶酒、一只雞去外婆家報喜。如果生男孩就抱母雞去,生女孩就抱公雞去。外婆接到雞后,就把公雞換成母雞,母雞換成公雞,交給女婿抱回去喂養(yǎng),不準殺來吃。
滿月經(jīng)
在為孩子辦滿月酒時,要請畢摩來念經(jīng),請長老剃頭。親朋好友拿來紅布掛在門上面,稱為“掛喜紅”。掛紅時,要請歌師來唱歌祝賀。孩子在一歲之前若經(jīng)常啼哭,就要抱到路上去“撞名”。準備一瓶酒、一只熟雞、一鍋飯、一個小木橋,將酒、雞、飯放在靠近小溝的地方,把橋搭在小溝上,抱著孩子躲在附近的草叢樹林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二十歲以上的男人從小橋上走過馬上就跑出來把他拉著,扯下過橋人的一個衣扣,抱孩子拜之,要求他給孩子取個名字。過橋人則把孩子接過手,向東南西北各拜三拜,從此過橋人就成了孩子的干阿爸。拜認完了,大家應在原地生火熱雞,熱飯,同吃同喝,臨別時互告姓名住址,以后經(jīng)常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