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gè)常見詞牌典故 56首千古名篇
英武醬
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diào)名。所以叫詞牌也叫詞典。詞典,興于元初,李漁著《閑情偶寄》所述,唐則詩人濟(jì)濟(jì),宋有文士蹌蹌。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jié)奏。
1、虞美人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xiàng)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蘇幕遮
唐玄宗時(shí)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疤K幕遮”意“西戎胡語”。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3、醉花陰
又名《九日》,雙調(diào),五十二字。上闋下闋各五句,各三仄韻。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4、南鄉(xiāng)子
唐教坊曲名。又名《好離鄉(xiāng)》、《蕉葉怨》。原為單調(diào),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diào)。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fēng)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5、念奴嬌
念奴嬌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diào)。又名《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個(gè)名稱。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于抒寫豪邁感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shí)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6、天仙子
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萬斯年》,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yīng)有以》句而改名。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第四、第五兩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聲。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shí)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fēng)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
7、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折紅英》。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韻,兩疊韻,兩部遞換。聲情凄緊,顯示一種情急調(diào)苦的姿態(tài),是恰宜表達(dá)作者當(dāng)時(shí)當(dāng)?shù)氐目嗤葱那椤?/p>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cuò)、錯(cuò)、錯(cuò)。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8、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chuàng)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五代時(shí)開始,衍變?yōu)殚L短句雙調(diào)小令。雙片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激越凄壯。令有別格,名《浪淘沙令》,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dú)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shí)容易見時(shí)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9、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游仙詠》等。雙調(diào)六十二字,仄韻。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jì)。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0、踏莎(suo)行
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diào)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zhuǎn)調(diào)踏莎行》,雙調(diào)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cái)?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11、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任二北據(jù)敦煌詞有句云“岸闊臨江底見沙”謂辭意涉及臨江;明董逢元輯《唐詞紀(jì)》謂此調(diào)“多賦水媛江妃”故名。原曲常用于詠水仙。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huán)》。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2、阮郎歸
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鄉(xiāng)甚苦。既歸,則鄉(xiāng)邑零落,經(jīng)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舊香殘粉似當(dāng)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猶有數(shù)行書,秋來書更疏。
衾鳳冷,枕鴛孤,愁腸待酒舒。夢魂縱有也成虛,哪堪和夢無。
13、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唐宣宗時(shí),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duì),當(dāng)時(shí)樂工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14、浣溪沙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韻,下片兩平韻,過片二句多用對偶。別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全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shí)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dú)徘徊。
15、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gè)樂調(diào)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
16、蝶戀花
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于宋。雙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
佇倚危樓風(fēng)細(xì)細(xì),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dāng)歌,強(qiáng)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7、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chuàng)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gè)秋!
18、青玉案
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bào)之青玉案”一詩?!鞍浮钡淖x音,同“碗”。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9、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20、江城子
或謂調(diào)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亦稱《江神子》、《水晶簾》。雙調(diào)七十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五平韻,一韻到底。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bào)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1、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shù)字取名,人稱“卜算子”。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dú)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2、點(diǎn)絳唇
此調(diào)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diǎn)絳唇”句而取名。又有《點(diǎn)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異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23、鵲橋仙
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diào)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fēng)玉露相逢曲》、《廣寒秋》,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后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shí),又豈在、朝朝暮暮!
24、滿庭芳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qiáng)。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fēng)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fēng)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25、如夢令
原名《憶仙姿》,相傳后唐莊宗李存勖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jiān)侣浠熤亍币痪涠妹?。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diào)。單調(diào)正體33字,7句5仄韻1疊韻。雙調(diào)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韻1疊韻。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dú)w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6、生查子
唐教坊曲?!对~譜》引《尊前集》入“雙調(diào)”。四十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各家平仄頗有出入,與作仄韻五言絕句詩相仿。多抒怨抑之情。
去年元夜時(shí),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shí),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27、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shí)創(chuàng)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一名《十拍子》。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韻。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diǎn)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28、沁園春
沁園本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唐詩人用以代稱公主園。亦名《壽星明》。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
獨(dú)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diǎn)江山,激揚(yáng)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