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品“糖人古獸”
淑英郎
莆田有一句罵人的話,稱行為木呆、古怪的人是“糖人古獸”。其實,“糖人古獸”是一種祭品。
道教宮觀建立齋醮時祭品花樣繁多,其中有兩片長約10公分、寬約2公分的粉紅色糕點,其中一片印有一人形,另一片印有一鳥形,這樣的一對祭品就叫“糖人古獸”。那人形叫“糖人”,鳥形叫“古獸”。
“糖人古獸”一般是用米祭(米碾成粉)加少許糖,用滾水攪拌成泥狀,再用木刻印模印好,染上紅色,蒸熟而成。
“糖人古獸”這種祭品其實代表著人俑和獸俑。遠古時,人類對大自然的原始崇拜要用祭品,后來對神靈崇拜,對祖宗崇拜也要用祭品,所用的祭品都叫“犧牲”。“犧牲”就是把活人殺了,鳥獸殺了作為祭品。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人類進化了,不再殺人作“犧牲”。帝王、貴族死掉本來也要殺人陪葬,后來就用陶俑、石俑、木俑來代替。祭品是食品,陶、石、木不能吃,道教就制造這種米加工的食物,印成人形、鳥形代替活人、活獸。
作為祭祀活動的供品,這樣的替代品是人道主義的進步。莆田一直保持這種祭品。只是罵人的話誰都會講,是什么意思,懂得人少,更不知其含義。
莆田宗教祭祀中還有一種“表里”,用各種色紙,糊成一層層,疊成為三角形擺在神龕前。這也是一種祭品,以示虔誠。
“表里”有單面的,有雙面的,層數(shù)也不同,當然層數(shù)越多越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