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長壽古里 洪村
花海淚
婺源洪村并非黃山腳下的安徽宏村,洪村屬于江西省婺源北線的景點之一,按《村譜》記載,洪村始建于北宋初,清朝賜名“長壽古里”。是洪姓聚居的村落,處在狹窄而曲折的山谷,周圍群山環(huán)繞、溪水潺潺,風(fēng)景秀麗。洪村是一個讓人心靈靜息,適合發(fā)呆的地方。
洪村離婺源縣38公里,清華鎮(zhèn)12公里,是洪北宋初年建村,坐落在一個狹窄而曲折的山谷里,一條小溪傍村而過,跨溪建有三座石橋,村莊廊亭閣樓古樸幽雅,粉墻黛瓦。
洪村故名思議就是洪姓之人聚居的村落。據(jù)洪村的《村譜》記載,洪村始建于北宋初,據(jù)說最早遷居這里的人叫洪濟,在北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1),從本縣大鄣山下的洪源村遷居到此,距今已有約千年歷史。傳說洪濟在這里建村還有一個故事傳說。
話說,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洪濟路過此處,見這里溪水潺潺,風(fēng)景優(yōu)美,流連忘返,剛好一個道人也路過此處,暢游山水之間,與洪濟相談甚歡,臨別之際,洪濟感慨,“要是以后能在這里住下,享受這里青山綠水,田園風(fēng)光那必定是很好的?!?/p>
那道人說,“這要看因緣際會,我且給你兩顆種子,如果你能把它們種活,說明你與你的子孫和此處有緣,那你便可以安心在這里落腳了?!?于是洪濟與那道人相約第二年在此處,看他們是否能發(fā)芽成長。
于是洪濟立馬把它們種下,道人笑曰,甚好!第二年他們?nèi)缂s重回此地,只見一樟樹、一銀杏樹已長成一棵小樹苗,枝繁葉茂,欣欣向榮,茁壯成長的模樣。于是洪濟便舉家來到此處,建立房舍,在此耕作生活,孩子們長大了,便也在這里建立房舍成家繁衍。久而久之,這里發(fā)展成一個都是洪姓的村落。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可歷史上洪村最長壽者達119歲,就是現(xiàn)在,村里長壽老人不僅有七、八十歲的,還有很多九十多歲的,是有名的長壽村。村口有一距今已1000多年的銀杏樹,相傳是洪村的始祖洪濟親手栽種。古銀杏樹高30多米,胸圍5.20米,枝繁葉茂,每年可產(chǎn)白果800多斤。銀杏葉能釋放微量的氰化氫,氰化氫是一種劇毒化學(xué)品,而這種極微量的氰化氫恰恰具有抗癌效應(yīng)。而經(jīng)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陰養(yǎng)顏抗衰老,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人肌膚、面部紅潤,精神煥發(fā),延年益壽,白果仁中的黃酮甙、苦內(nèi)脂對腦血栓、老年性癡呆、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腦功能減退等疾病還具有特殊的預(yù)防和治療效果。洪村能成為“長壽古里”,大概與此不無關(guān)系。
銀杏樹旁邊還有一棵古樟樹,比銀杏樹還粗,雖早年遭受雷擊,主干已腐空,今僅有一根側(cè)枝,但仍歷風(fēng)雨頂天立地,傲霜雪蒼郁不黃,生機盎然。
村中“茶規(guī)”“養(yǎng)生河”“永禁賭博”等碑刻是宗族管理制度的見證。洪村還有裱金“四世大夫”之家牌匾,足見婺源書鄉(xiāng)“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果然名不虛傳。
村中古代盛產(chǎn)“松蘿茶”,常飲之對身體非常有益,歷史上洪村最長壽者達119歲,古代曾有多名在朝中為官者衣錦還鄉(xiāng)修造祠堂府第,同時也曾是徽商途經(jīng)棲息之地。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jīng)此地,特題書“長壽古里”。
行走在洪村,腳踩著早已磨得發(fā)亮青石板路上,只見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風(fēng)格非常醒目。高高的擋火墻,歷經(jīng)千百年風(fēng)雨侵蝕,早已斑駁陸離的墻面難掩舊時輝煌。穿行在光裕堂、三書堂等宗族建筑里,映入眼簾的是令人拍案叫絕、嘖嘖稱奇的洪村三雕:石雕、磚雕與木雕。無論是易于雕刻的粗大原木,還是堅硬的石材、磚材,其雕刻或燒制的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生活場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清晰如昨?;蜩偳对谧谧褰ㄖ鈮?、檐頭,彰顯族人富有奢華?;蜓b飾在屋內(nèi)大梁、門窗上。其工藝之精湛,技法之細膩,保存之完好,無不凸顯洪村人的勤勞和智慧。
那么洪村為什么被稱為“長壽古里”?洪村人為什么會長壽?有人說是這里的山水好,有人說是這里的空氣好,也有人說這里的生活習(xí)慣好,還有人說是因為村口有一距今已1000多年的銀杏樹,相傳是洪村的始祖洪濟親手栽種,或許就是當(dāng)年那位道人給洪濟的那顆銀杏種子長成的吧!
如今洪濟與那道人已不復(fù)存在,但是那一天那一月那一日,甚至是那一個有意或者無意之舉播種之舉,已經(jīng)庇佑了洪村這一方的水土,一方的人。這洪濟子孫家族之人就如那顆古樟一般,歷經(jīng)千年,枝繁葉茂,散發(fā)勃勃生機;也如那顆古銀杏樹那般,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