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湄潭民風民俗(3)
南曼氏
行
明清時期無公路,但有驛道,洪武十七年(1384年),開驛道通四川。
之季,官紳出行騎馬坐轎。民國時期時興滑竿,轎子僅為姑娘出嫁之用。女性乘坐的滑竿一般都用布搭棚,抬轎或抬滑竿者忌諱頭包白帕。解放前孩童遠行,富者雇工背、挑,挑者均用長索籮篼,鋪墊講究,另一頭則裝實物使其重量相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遵湄公路修通。
明清時期,迷信者遠行均要選擇吉日,臨行之夜或次日清晨如有動物怪叫、樹斷土塌、家物破損、雀屎污衣、異常惡夢等被視為不祥之兆,即改日期,另擇良日。有的還請算命先生之掐算,當年某月某為出行吉日,或忌諱某方向行走。有“七不出門,八不歸”一說。
民間禮儀
茶與禮
以茶待客是中國傳統(tǒng)的美德,自宋代起已十分流行,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茶禮的出現(xiàn)源于舊俗,舊時女子受男家聘禮多用于茶,稱“下茶”,亦稱“茶銀”。
湄潭民間婚事以茶為禮以直沿襲至今。民間提親或媒人撮合,或男家看上女家請媒人,需先由媒人帶上禮品女家試探,其禮品叫“問茶”。若女家同意可談婚事,就由女方到男方家來了解情況,稱為“看人”?!翱慈恕焙笥擅饺藥隙Y品到女方家,其禮品稱為“放信茶”,“放信茶”多以白糖代替,同時媒人與女方家商量是否可去“書紙”一事。若女方同意,就由媒人將男方家的布匹、衣服之類的東西帶上到女方家,這叫“頭道茶”(第一次茶),亦稱《頭書》。第二道茶所附的是《允書》,即男方非常愿意提此親事;第三道茶所附的是《庚書》,《庚書》寫明男方的男方的生辰八字,同時要求女方將生辰八字填上,這稱為“討庚”,婚姻乃一個人的終身大事,因此一般情況下女方是不會馬上填寫生辰八字的,還需要提出若干條件。由此就有了后面的“催茶”?!按卟琛钡闹饕康氖钦埮健鞍l(fā)庚”,經數(shù)次“催茶”得到女方的生辰八字后,才商量選日子結婚一事。在結婚的天也同樣有《頭書》、《報書》、《禮書》、《謝書》之類的禮儀。
湄潭民間談婚論嫁的禮儀過程,稱為“三回九轉”。在這“三回九轉”中所去的“茶禮”,又分“干茶”、“水茶”、“渾茶”、“素茶”。
凡有客人到家中,主家的第一件事是倒上一杯或一碗茶,不管是杯或碗都不能倒?jié)M,這就是所說的“酒滿敬人,茶滿欺人”。逢年過節(jié),走親串戚總要提上禮品,這禮品就稱為“茶”。親戚來回訪,也要帶上禮品,稱為“還茶”。
年輕人談媳婦,主要看女方是否能“燒茶煮飯,挑水拿柴”,是乎燒茶為家庭主婦資人待客中義不容辭的責任。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在星聯(lián)公社教書,一星期天到家住魚龍山的一個老師家玩。晚上男人們聊天打牌,而這家女主人在一旁的火坑邊用一小茶罐為我們燉茶,不知是泥瓦罐的緣故還是高山上水資的關系?在火坑邊煨制的茶有一股奇特的撲鼻香味。直到深夜兩三點鐘,男人們還興奮地處于只有黔北人才懂的字牌游戲之中,而這家女主人非常疲憊地在火坑旁邊打著瞌睡邊為我們煨茶。
禁忌與祭祀
禁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比較繁多,以后逐漸減少。
忌戊,每年立春后逢干支戊日,不能動土,稱“忌戊”。否則將遭雹災。忌戊需連忌無戊。
忌諱婦女掌犁耕地,否則牛會枯瘦,并忌婦女下田。婦女不能跨越扁擔、枷擔,否則人肩、牛頸要長濃瘡。小孩不能播動空風簸,否則肚子會痛。解放后,這些忌諱基本消除。
一年四季中最忌的是臘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正所謂“正月忌頭,臘月忌尾”。
婦女坐月,忌外人穿皮鞋、膠鞋和帶鑰匙探望,否則,會將奶帶走而使嬰兒無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