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王國 耿村
雪珊醬
河北省藁城市耿村離省會石家莊東偏南四十五公里,一千二百余人。這個不起眼的平原村落,是名副其實的故事王國。是世界上故事家最為集中的地方。在耿村,耄耋之年的老者,年僅幾歲的孺子,人人都會講故事。按照國際上對民間故事家的劃分方法,這里聚集了三十三個中型民間故事講述家和二十二個大型民間故事講述家。其中,最大者八十六歲,最小的二十三歲。 耿村人外出經(jīng)商、游歷、當兵,也帶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傳統(tǒng)。由此,經(jīng)商、講故事成為這個文化居落的兩大古風。據(jù)考,耿村故事世代口頭傳承,已有六百年以上歷史。
耿村的歷史無稽可考。據(jù)藁城市地名志記載,耿村古為中山國地,明太祖朱元璋義父耿再辰在這里同元軍戰(zhàn)敗自刎,死后封王葬此,派本縣靳氏七人前來看墳守墓,漸漸形成村落,至今已有六百年歷史。初稱看墳莊,后嫌不雅,改為耿村。故耿村無耿姓,而以靳姓居多。
曾幾何時,西接山西陽泉、東達山東德州的車馬大道,使耿村成了官商紛至的風水寶地。這里的一、六日集市已有四百余年歷史,至康熙時期繁盛一時,素有“一京二衛(wèi)三耿村”的榮耀。四面八方的商客帶來了各種各樣生活用品,同時還帶來了他們的故事、歌謠。耿村人外出經(jīng)商、游歷、當兵,也帶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傳統(tǒng)。由此,經(jīng)商、講故事成為這個文化居落的兩大古風。據(jù)考證,耿村故事世代口頭傳承,已有六百年以上的流傳歷史。
自古以來,耿村就處于山西陽泉到山東德州的交通要道上。這里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華。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廟會,吸引著方圓百里的各種客商。形成了一個商品和民間文學的聚散地,積淀成一個民俗文化的大礦。
1987年春,石家莊地區(qū)、省和全國有關(guān)負責同志相繼入村考察,都認為這是一個罕見的民間文學和整個民俗文化的富礦,并相繼組織普查20次,被專家稱為“耿村文化工程”。
耿村故事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上至混沌開天辟地的神話傳說,下至抗戰(zhàn)以來的英烈傳奇和當代的新人新事。
為了收集、挖掘和整理耿村民間故事,有關(guān)部門先后組織了10次大規(guī)模的普查工作,時間持續(xù)15年之久,收集出版故事集和故事專集11部,總計1200萬字,1998年450萬余字的《耿村民間文化大觀》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fā)式,吸引了數(shù)百名中外學者?!豆⒋迕耖g文化大觀》集耿村民間故事、歌謠、話語及研究成果之大成。從一部對開發(fā)民間文學寶庫具有典范意義的扛鼎之作。從某種意義上說,耿村故事記錄了一個具有典型的區(qū)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歷史,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shù)價值,在中國民間文學中堪稱一座“金礦”。
耿村被國際關(guān)注起源于1991年,由十幾個國家6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中國耿村國際學術(shù)講座會。他們一致認為,耿村文化現(xiàn)象是世界民間文化的奇觀。
按照國內(nèi)外一些專家對民間故事家的劃分方法,確定能講50個以上、100個以下者21人為中型民間故事講述家。講100個以上15人為大型民間故事家。最大者80多歲,最小的10歲。有的一家三代都講故事,還有許多故事夫妻、故事父子、故事兄弟,故事母女。目前,整理出耿村文字資料4630多篇,約5000余萬字。自1988年,省召開“耿村民間故事家群及其作品討論會”以來,先后有139位專家學者到耿村做了考察,對耿村文化現(xiàn)象給予高度評價。日本、美國、法國專家多次來耿村調(diào)查、訪問,海內(nèi)外50多家新聞媒體對耿村這一奇特的文化現(xiàn)象進行了報道。
耿村為什么叫耿村?民間相傳有好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元朝末年,朱元璋與元軍作戰(zhàn)時不幸被活捉。元朝大將耿再辰押解朱元璋回京。走到此地夜宿,夢見豬(朱)拱金殿圓柱,他認為朱元璋是真龍?zhí)熳酉路?,于是私自把他放走,本人也自刎而死。朱元璋做了大明開國皇帝后,便稱耿為義父,追封為耿王,在此地重修了耿王墓。每年的四月初四耿王歸天之日,定為祭祀之日。為了看守墳?zāi)?,官府派藁城本縣落生村靳氏父子七人遷到這里,專司看墳。姓靳的人口越來越多,這兒便成了村子,原先叫看墳莊,人們嫌村名不吉利,后來改成了耿村。
也有人說,耿再辰本來就是朱洪武的干爹,也是一員大將。在滹沱河畔與元軍打仗時被敵人殺死,天黑時刮起了一場大風,把停放靈車的地方旋起了一個大土疙瘩,后來,人們就把這沙丘叫就耿王墳。
第三種說法是,朱元璋義父耿再辰是個討飯乞丐,病死在這里。幾個乞丐發(fā)了善心,用葦席片和高粱秫秸箔把他卷起來,準備挖坑埋葬。這時一只鳳凰飛來落下,正好又被路過的縣官看到,縣官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給我深深往下挖。結(jié)果衙役們挖了半天一無所獲,留下這個土坑葬下了耿再辰。一陣狂風,把這兒刮成了大沙崗。朱元璋坐天下后,封耿再辰為耿王。派落生村靳姓一家來看墳。
還有人說,明朝開國后定都南京。劉伯溫嫌京城偏南,無法顧及北方,建議皇墳北移。朱元璋不肯動遷他鳳陽老家的祖陵,便把義父耿王墓北移到此。修成一畝見方大的耿王墳,派靳氏一家來看守,這才有了靳姓為主的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