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xiāng)殯葬風俗(4)
祭奠
總算熬到出殯的日子了。這天早上必定有一個正餐,湘鄉(xiāng)人叫做“蛋糕席”。在整個湖南只有湘鄉(xiāng)人會做“蛋糕席”。正餐過后就等待出殯的時辰,這個時辰可誤不得,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得剛好在這個時間點上出殯。棺木由大轎架起,抬大轎的均為身強力壯的男性村民,一般需要16~20名。在大轎每邊都有四五個中老年婦女舉白色的長帳幔。
走在送葬隊伍最前面的是炮手,然后是撕紙錢的、抬大遺像的、西樂隊、抬祭綢的(親朋送來的毛毯或絲絨被)、抬花圈的、中樂隊、捧小遺像的、孝子隊伍、舉帳幔的,最后才是抬大轎的。送葬隊伍所經(jīng)過的沿路人家都會放一掛鞭炮以示哀悼,這時孝子便要前去跪下回禮。抬大轎的如果高喊一聲:“孝子答輯”,表示他們要休息一下,這時孝子隊伍就要轉(zhuǎn)身向著棺木跪著(孝子隊伍必須走在帳幔范圍內(nèi)),直到聽到喊:“高升啊~”才能起身繼續(xù)往前走。就這樣一路走著跪著,一直到墳墓邊上。把棺木抬下墳坑后,地仙就要來做最后的工作:把棺木的朝向微調(diào),然后用羅盤看是否平穩(wěn),然后再走一個流程(和作法事一樣,有各自的流程),便下令灌混凝土,把墳坑填滿。這個流程中地仙常要用到三個“三樣”:紙錢、香火、蠟燭;酒、茶、凈水;肉、魚、雞。其中必須帶兩只活的公雞,一只用在“三樣”,另一只割喉取血滴于棺木上。
雖然現(xiàn)在國家提倡火葬,不過在中國大部分農(nóng)村里,人們的觀念還是以“入土為安”為主。姑且不去論土葬的是非,至少這傳統(tǒng)幾千年來一直刻印在中國農(nóng)民的心里,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更改得了的。但一場喪事辦下來花個幾萬,甚至上十萬,則是“勞民傷財”了,不可取。應當提倡“從簡”,盡到對逝者的孝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