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平原土家花燈(2)
甜雅
以牌燈為首的耍燈隊伍來到一家人的堂屋大門外,主人家先要放鞭炮迎接。但是,一般主人家都不會直接把燈接進堂屋里,而是要先和燈會人說福式(開財門)。福式采取主人一句和燈會一句的對話方式進行,腔調(有點像現在說唱的味道)都是一樣。就像桂林地區(qū)對歌似的。等到燈會的人把福式對贏了,主人家才讓耍燈隊伍進入堂屋。進了堂屋,燈頭會把主人家提前擺放好的瓜果糖餅分給那些拿燈的小孩,小孩們滿足而又傲慢地領著獎品,時不時地向那些沒有拿燈的小孩炫耀自己的收獲。
在堂屋耍的節(jié)目很多:打錢桿、出茶壺老嘴、唐二挑擔、請七姑娘、斗地古牛、送瘟神、追花姑娘、雪山放羊、穿花、采茶、梳妝臺、請四神、來神等。各個節(jié)目所營造的氛圍各不相同:打錢桿歡快。打錢桿時,演員們一邊打錢桿,一邊跟主人和觀眾互動,主人不斷地拿出儀式錢,演員們就不斷地進行精彩地表演,而圍觀的人群會高聲相和?;糁灰浅墓?jié)目,都需要觀眾和聲,這樣會帶動大家一起投入和娛樂。請七姑娘其實也是請神的一種,當燈頭把天上的七仙女都請下凡時,七仙女便會附在七個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們便會翩翩起舞,一直要跳到七仙女返回天庭時,小女孩們才會暈過去,然后再“回陽”。斗地古牛還是請神的一種,如果被牛神附身的小伙子會和其他被牛神附身小伙子斗起來,主要是用肩和頭相撞,力量之大,著實驚人,有些人家的木房墻壁都會被撞跨。追花姑娘是一旦一丑的表演,很像東北的二人轉。小丑不斷地挑逗花姑娘(都是男人扮裝的),花姑娘扭動著身子羞答答地戲弄著小丑,常常逗得觀眾哄堂大笑。至于來神,那就是指來大神。當大神附身在某位人身上后,只見“神”不斷用燃得很旺的紅香在裸露的身上敲打,有些還會把燃燒著的紅香吃進肚里(這里有些迷信感覺,也有德江儺文化的影子,但這種迷信或影子均不會對人造成任何傷害,只是為了增添花燈的神秘感而已)。
節(jié)目在人聲、樂器聲、鞭炮聲中不斷地上演。平原的曲調講究九伴十三腔。其曲調分別有:采茶調、穿花調、卡門調、犀牛望月調、牛擦癢調、大團圓、小碎步、大碎步等,男女老少能唱則唱,不能唱的就跟和聲。粗獷快意的唱腔有板有眼,絲毫沒有亂唱的跡象。大家忘情地唱,盡情地跳,仿佛天地間就是這一個舞臺,這個舞臺就是平原一萬多人世界。
由于人太多,堂屋經常容不下那么多人,觀眾們大多是不能親眼看見節(jié)目的。有的在外圍跟著和聲,有的干脆到主人家的爐子旁烤火。烤火的人天南地北地談論起來,內容沒有規(guī)定,想到哪里,擺到哪里,直到該戶的演出結束,談論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