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三月三漳澗古廟會(2)
華婉子
三月三廟會相關歷史資料:
據(jù)悉,農(nóng)歷三月初三是安陽的北關廟會,也就是原來的大生禪寺會,又名大生堂會。因此有“三月三,上北關”的說法,后來因城市發(fā)展,會址遷移到了洹水漳澗兩岸,在市區(qū)規(guī)模僅次于正月十六的安陽橋會。大生禪寺原來位于北關外(即今安陽市實驗中學西側(cè),三八崗沃爾瑪東北角,這里曾經(jīng)建有一座氣勢恢弘的大生禪寺,民間俗稱大生堂),素有“鹿苑春暉”的美稱。原來的三月三北關廟會的會址,和正月十六安陽橋袁林古廟會僅一路之隔,想來原先的大生禪寺會比起安陽橋袁林古廟會的熱鬧程度亦有過之而無不及。
出實驗中學校門口向西50多米,是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蔬菜公司,舊時稱作蔬菜房。如今她早已不復當年模樣,枕著歷史的塵埃,懶散地躺在那里??粗卟朔?,似乎離鹿苑春暉的那個年代又邁近一大步,當年人頭攢動、忙忙碌碌的集市,能否再現(xiàn)鹿苑的片刻光景,這在我們的心頭留下一個飽含憐惜與不舍的問號。
繼續(xù)西行,各種現(xiàn)代商業(yè)氣息濃厚的樓宇充斥眼球,歷史的厚重已蕩然無存,其實,這里曾是很多人美好的回憶所在,人民大道與紅旗路交叉口,原來的地標性建筑——二旅社就扎根于此,可惜已在2003年拆遷改建。一閃一閃的彩燈不過帶走了飛逝歲月里的一瞬,可那一瞬的逝去,卻無不讓人扼腕,讓人傷懷,也讓我們找尋著鹿苑春暉的夢,這夢終究融化在那不知疲倦奔騰著的歷史長河里了。
可存在過,終究不會無史可考。從史料里,我們最終能夠?qū)さ盟闹虢z馬跡,一層層揭開她神秘的面紗。當我們屏住呼吸,靜心聆聽歷史的脈搏時,鹿苑春暉當年那抹淡淡的春日余暉之景,突然跳躍到眼前,恍惚如昨……
在《彰德府志》記載的安陽八大景中,鹿苑春暉是名列榜首的。景點所在地就是現(xiàn)在的尚都時代廣場、蔬菜公司、實驗中學一帶。這里曾經(jīng)建有一座氣勢恢弘的大生禪寺,民間俗稱大生堂。
大生禪寺修建的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史志記載,在明清時期,此寺香火旺盛,往來拜謁之人絡繹不絕。寺前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路,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人民大道了。
寺院坐北朝南,院內(nèi)大殿巍峨,古樹參天。在《彰德府志》“鹿苑春暉”線描圖上,依稀可見禪寺內(nèi)古柏聳立,蒼翠遒勁,形態(tài)各異。老輩人也回憶說,當時寺內(nèi)珍花異果,香味撲鼻。亭臺、石凳、石椅,玲瓏精致。在禪寺輝煌時期,文人騷客,道士僧人,絡繹不絕。四季游人或亭閣散步,或登高覽勝,或臨軒懷古,或池畔垂釣,莫不留戀陶醉。不少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自己對大生禪寺的無限感慨,“茶褐園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說的正是這處美景。
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南游。隊伍一路南下,這一天,乾隆一行來到了彰德府,來到了大生禪寺。一抹陽光從嫩嫩的樹梢上穿過,投射到地面,影影綽綽,斑駁陸離。洹河旁,阡陌交織的田野里,麥翠花紅。此情此景,乾隆皇帝只身登上大殿極目遠眺,“尤覺太和元氣之充周于俯仰間,悉薈萃于此樓也?!睋?jù)說當時乾隆皇帝興趣盎然,樂而忘返,一直觀賞游玩到傍晚。最使他難以割舍的是傍晚夕陽余暉掩映下的一景——“春林夕照”,后來將“鹿苑春暉”定名為安陽八大景之一,也是由“春林夕照”一景演繹而得名的。
大生禪寺盛于明清,到了清朝后期,國勢漸趨衰微,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大生禪寺也日漸荒蕪。文人雅士不再來這里吟詩作賦,僧侶們也逐漸漫游他鄉(xiāng)。1928年至1932年期間,由于洪水、戰(zhàn)亂頻繁,大生禪寺不復當年容貌,后人再也難以尋覓她往日的盛況了。
鹿苑春暉,如歷史上眾多珍貴歷史遺跡一樣,未能擺脫最終沉寂的命運,永遠地消逝在歷史的長河里,現(xiàn)如今也僅存于人們的口口相傳和泛黃的書卷里。漫步于人民大道,走過實驗中學門前,途經(jīng)蔬菜公司,回想起二旅社,恍惚間,若她的蜃景陡然浮現(xiàn)在眼前,不要驚慌,也不必再扼腕,畢竟,她曾經(jīng)那么美好,就當是一種憑吊,也算作一種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