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韓城婚俗
子楠氏
韓城婚俗程式復雜,內(nèi)涵豐富,表現(xiàn)了儀禮、道德、理想、文化、喜慶、美滿、祝福等各個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婚俗不斷創(chuàng)新改變,但大的程式和信仰仍基本保持著傳統(tǒng)婚俗。大體有下面一些程序:
提親:
提親是男女婚姻的開始,古時叫"納采"。自古以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為男女婚嫁的定規(guī),媒人成為提親牽線的必不可少的中介人物。媒人多為能言利嘴,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年長老婆和老漢承擔,媒人為說成一門親事,跑前跑后,扮演了牽線的重要角色,多數(shù)媒人完成了男女美滿的婚姻任務,也有的媒妁之言造成亍許多婚姻悲劇,往往人們流傳說"當過經(jīng)紀說過媒,眼瞪就是賊"。解放后人們把媒人又叫"介紹人",有的稱"紅娘"。
訂婚:
訂婚古時叫"納吉"。訂婚前,男女雙方要擇定吉日,舉行訂婚儀式,日子一般選在逢三、六、九日,女方多是姑、姨、舅母、嫂等人去男方,男方熱情接待,必備兩頓飯,上午餛飩,中午坐席,并給女方備有一定的禮錢、布料、衣物等,意為這門親事已訂。
送彩禮:
送彩禮古時叫"納征"。一般由女方要多少彩禮,由媒人從中說合,過去有銀元、紙幣、綢緞、衣物、金銀玉器等。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變化,彩禮也發(fā)生了變化,解放初現(xiàn)金變成一份禮或二份禮,(一份禮120多元)和一部分布料、衣物;文化革命期間要勞動工具、紅寶書等;80年代要自行車、手表、縫紉機、高低柜、沙發(fā)等;90年代少則幾千元,多則達萬元,城市還要三金(戒指、耳環(huán)、項鏈)三大件(冰箱、彩電、收錄機)o現(xiàn)階段不少人也象征性的送禮,女方經(jīng)濟條件好的也有由女方出資籌辦彩禮。
定婚期:
定婚期古時叫"請期",就是定結婚日子。一般由男方選擇良辰吉日,請媒人與女方家協(xié)商,征得同意后,確定結婚日子。農(nóng)村有的找陰陽先生擇選吉日,有的按三、六、九訂日子,一般安排在秋冬天涼農(nóng)閑時向。現(xiàn)在城市一般安排在五一、十一的節(jié)假日期間。
祀先:
祀先是婚禮前一天必須進行的祭祀男女兩方祖先的禮儀。由男方宰殺一頭湯豬,油食一盒,(用,糖稀和面,手捏成環(huán)形輪盤,再用油炸,俗名叫油炸輪,由大到小壘成尺余高的寶塔形)另有焚香一股、大爆五枚,小爆一鞭,先在男方祖先牌位前供奉。之后,一行五六人,人抬肩挑送至女方,將供品陳列女方院中央,行祀先禮。后由男方代表征詢女方要員有無未竟事宜,如有,立即補辦。如無,即將湯豬由耳后縱截一半,連同油食留給女方。另外將四色紅包交給女方,即告祀先結束。現(xiàn)時祀先男方一般給女方拿大肉幾十斤,蒸食(獻爺饃)五個,點心兩包,鞭爆一串,白酒一瓶,毛巾一條,紅包四包,水果糖數(shù)斤,代替了過去的禮品。
婚禮:
婚禮在古時叫"親迎",是婚俗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禮儀。結婚這天,男女雙方必備宴席,招待親朋。新郎、新娘梳妝整衣。過去要備花轎和大紅馬,新娘穿龍袍、戴鳳冠,坐花轎,新郎戴禮帽、插金花、披紅綢、騎紅馬,以顯榮耀。門庭粘貼紅對聯(lián),懸掛翠燈,正庭或院中設祭祀牌位,懸掛祖先影像,擺香爐,點蠟燭,有大喜之日,不忘祖先之意。新娘坐花轎前,五谷震邪,父親點燃干草,圍繞花轎轉一圈o'轎內(nèi)放一只大紅公雞,為引魂雞?;ㄞI抬至男方家大門口,新娘下轎前點放鞭炮,喜迎新親。新娘腳踏編織的地毯或紅布,雙手捧鋪繩子(織布用具,諧音圣旨),意在抱的圣旨下轎,顯示貴人下轎,并由·姑、姐等親人二人手扶新娘行進,新郎由紅綢牽引入院中。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拜親友。解放后,一般不坐轎,不騎馬,50年代一般坐牲口拉的轎車子,60年代一般坐拖拉機或騎自行車,70年代坐大卡車,現(xiàn)今一般坐小轎車,送女的一般坐面包車和大轎車。新娘一般穿的是紅顏色的時裝,新郎一般穿的是西服系領帶。
宴請:
男、女雙方家庭婚禮這天都對來賓熱情接待,早上吃餛飩,中午設宴招待,過去一般宴席先是酒菜盒子,后是八大碗或十三花。坐席一般一席六人,上席坐年老者,特別是舅父母必坐上席,外甥忌坐上席。新娘和公婆這一天同坐上席,顯示新娘這天與公婆同起同坐,大大提高了新娘貴人的地位。
耍公婆:
耍公婆有祝賀之意,由鄰里愛耍的人將公婆打扮得非常古怪,插紅花、抹黑臉、畫眼圈、掛銅鈴,身穿奇服,有時讓婆婆騎上黃牛,公公拉上黃牛在巷道中游來游去,鬧得公婆不好意思,任人擺弄,眾人歡樂無極。
鬧房:
鬧房是婚禮的尾聲,一般在黃昏時進行,鬧房的主要是親朋好友擁入新房,多數(shù)是小伙子和小媳婦,想出種種花樣的節(jié)目,讓新郎和新娘表演,以示夫妻甜美,逗大家歡樂。無論怎樣耍鬧,新郎、新娘都得依從,不能表現(xiàn)出不滿情緒。常見的節(jié)目有啃蘋果、釣魚、咬糖、點香煙等,高雅的有唱歌、猜謎、跳舞等。整個鬧房有婚前教育、勾通愛情、祝愿吉祥等意義。
交掃帚:
新婚第二天,新媳婦梳妝將畢,婆婆就頂一條頭帕,持一把新掃帚,一進新房門,啥也不說,彎腰就給媳婦掃地。新媳婦急忙阻擋接過掃帚,婆婆就將頭帕系在兒媳的頭上,并從手指上取,下一枚事先備好的戒指交給兒媳。從此,兒媳就承擔起每天"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任務了。這是韓城人以身教代言傳的"交掃帚"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