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剪紙中的人生禮儀(2)
梓睿
對,對,對本子,南院娶個花嬸子。
手又巧,臉又白,兩把剪子鉸起來。
鉸個桃,桃有毛,
鉸個杏,杏兒酸,
鉸個蝴蝶飛上天!
從這首民謠我們可以看出這位新娘子的剪紙技巧十分高超,在她的剪尖上,桃長毛,杏兒酸,蝴蝶還能飛上天。阜陽的青年女子通常從上輩親朋或同伴那里復制一些花樣,進行剪紙。但是在一些時候,女子為了求新求異,并得到他人的肯定與好評,在沒有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的情況下,就只得將需求的目光投向市場,專業(yè)的剪紙藝人應需運而生。根據(jù)田野考查得知,剪紙藝人葛庭友 80 年代在街頭所買的剪紙大部分是“喜花”,他的剪紙不知裝飾了多少個婚禮。
阜陽人自古以來就具有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阜陽舊時,人到六十便可稱“壽”。在生日那天一定要慶賀一番。富裕的人家祝壽比較隆重,家中設壽堂,張燈結彩,懸掛“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對聯(lián)。中間懸掛慶壽的“百壽圖”、“松鶴延年”等圖案內容的剪紙圖案大全,堂中擺供果,燃燭焚香。壽者坐于正堂,子女親朋依次禮拜。壽禮一般為壽聯(lián)、鞭炮、蠟燭、壽酒、壽桃、壽面等。貧窮家庭的祝壽儀式要簡略些,但也會懸掛“百壽圖”剪紙于廳堂。(剪紙作品《祝壽圖》)同時,阜陽人的壽禮根據(jù)年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老人六十六歲生日時,女兒和親朋好友前來祝壽,要準備 6 個大饃、6 斤 6兩豬肉,以及糕點、酒之類的禮物。俗稱“六十六,吃塊肉”。女兒所送的數(shù)量一定要趕上六十六,寓意延年益壽;阜陽民間有“七十三,不死鬼來纏”的說法,老人吃條魚,即可度過生死觀,俗話說:“六十三、七十三,吃條鯉魚猛一竄”。
因此老人六十三歲、七十三歲時,兒女要給老人買條鯉魚一條去祝壽。這些壽禮上面都要放上富有寓意壽花剪紙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