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借庫
士懿君
農(nóng)歷正月廿六日,是一年一度的觀音開庫日子。
據(jù)傳,觀音在修道的時候,有五百位護法羅漢,為了要考核觀音大士的修行成績,于是化為人間和尚,到觀音廟化緣討飯充饑。
觀音見有和尚求助,就打開倉庫讓各和尚盡情享用各種精美齋菜,當五百和尚填滿肚皮之后,余下來的食物就留給前來參拜的善信享用。
此后,農(nóng)歷五月廿五日晚子時就定為「觀音開庫」日。每年的這個日子,千千萬萬的信徒,都會涌到觀音廟祈福及借庫,希望借庫后財運亨通。
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起居飲食、交租買米,非錢不可,是故,人人為錢搏命。要向銀行借貨么,談何容易?有人為救一時之急,向「大耳窿」求助,結(jié)果被迫到走頭無路,這一切,已是司空見慣。
想來,最仁慈、最可信、最無私的,應(yīng)該是「觀音娘娘」,只要到觀音廟上香求借,全部得償所愿。每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六日子時至亥時,觀音菩薩大開金庫,借錢于民,助民致富的時刻。
「借庫」所具備的供品,大抵和作觀音福相同。至于儀式方面,借庫的善信可在燃點香燭后,恭敬地跪在觀音面前說出自己的愿望,想借多少錢?用什麼供品還神?都應(yīng)說得一清二楚,然后才焚化金銀衣紙。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攜來的金紙銀紙最好剩下幾只疊好的壽金元寶或大金元寶,待祭祀完畢帶回家中,放在神位旁邊或流年的財氣位。
如果借了觀音的錢做生意而發(fā)了財,別忘了翌年正月二十六日前回到觀音廟,履行先前許下的諾言。此外,去年帶回家的壽金應(yīng)帶回廟中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