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十二年一祭敬霞節(jié)(2)
耘豪氏
十二年一祭——三都縣水家人神秘的“敬霞”祭祀活動剪影
12支宗族,身著水族節(jié)日的盛裝,在“霞主”的率領(lǐng)下,各挑著120斤熟豬肉、120斤糯米飯、120斤米酒等祭品,伴著高吭的銅鼓,激越的長號,火槍的護送,從遠古走來,浩浩蕩蕩地向“霞神”走去。金秋時節(jié),水家人十二年一祭的“敬霞”祭祀活動,在三都水族自治縣九阡鎮(zhèn)板高村上演。
“敬霞”是以血緣家庭為單位,各村寨聯(lián)合舉行祈禱人畜安康興旺、風調(diào)雨順、年成豐收,12年輪回一次的祭祀活動。在三都水族自治縣,唯有九阡鎮(zhèn)板高村一帶水族群眾有此祭祀,不僅范圍小,而且可遇不可求。根據(jù)板高村84歲的寨老潘朝和說,他這一生只在10歲時看過一次。打開封塵的記憶,他向我們講述那遠去古老的“敬霞”往事。每支宗族有一個名望很高的“霞祖”,他是宗族中的排行老大,大家劃有一畝多田給他耕作,作為他策劃操辦敬霞的報酬。快過霞節(jié)時,霞祖召集各宗族的頭人開會——用打卦和用刀把一個煮熟的雞蛋切成兩半,選擇吉祥時辰。在敬霞時,在眾多親友面前,水書先生面對一只經(jīng)過幾個月的訓練、站在竹子上的雄公雞念咒語后,叫它叫,它就叫。以后念咒語的水書先生不在人世,雞叫環(huán)節(jié)也就失傳了。
參加“敬霞”的每支宗族不管人多少、不分貧富大家出錢購買120斤的大豬,“敬霞”開始前要過秤,多的不要,同時規(guī)定參加霞節(jié)的每個宗族內(nèi)不能通婚。詮釋了古時的水家人就有富人和窮人要平等、近親通婚不好的理念。
黑色母豬是雨水的象征,母豬是產(chǎn)仔最多的家畜,使用母豬敬霞,水神將保佑風調(diào)雨順、農(nóng)作物一定獲得更大的收成。隨著司儀的一聲令下,一頭母豬被拋入爛泥田中,幾位青壯年隨即跳入田中與母豬戲耍,斗泥水仗,水塘內(nèi)一群少年同時打起水仗,四面圍觀者唏噓震耳。護送霞神的槍手朝天鳴槍,12宗族頭人面朝太陽升起的地方,在自己的供品前向“霞神”敬香,再次祈禱來年水家人風調(diào)雨順、幸福安康?!熬聪肌毕嗨茲h族過大年,家家高朋滿座。由于歷史的原因,新中國成立以來,三都縣九阡鎮(zhèn)板高村這古老神秘的“敬霞”祭祀活動一直封存著。如今水家人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生活甜蜜美滿,“敬霞”這一古老神秘民族文化又得到了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