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飲食習俗(4)
凌夜鳥
墨魚和“小管”也在漁村飯桌上常見。“小管”即小魷魚,作湯、燙、炒皆宜。炒墨魚則要有點功夫,火候稍過就不爽口了,再過則咬都咬不動。一般先在魚肉上交叉地拉幾刀,再切塊,在沸水中稍燙即撈起。然后用油鍋炒菜,菜熟了,再把墨魚倒入鍋中翻幾下。這樣炒出的墨魚又鮮又脆,十分爽口。
泉港漁村常見的蝦類有對蝦、紅蝦、九節(jié)蝦、白丁蝦等。對蝦與九節(jié)蝦都是上宴席或婦女做月子的上等海味。紅蝦捕獲量大,個兒參差不齊,且多已死,所以價格便宜,常為尋常百姓盤中餐。蝦仁可炒菜,可煮湯。舊時貧困漁民用蝦頭蝦殼熬湯、煮面、煮菜。
蝦菇和螃蟹也是泉港人常食之物,俗話說:“正月蝦菇,二月蟳?!秉c出了兩者最適宜食用的時間。不過紅膏蟳價格昂貴,一般人家不可能經常吃,只有梭子蟹、菜蟳才成為日常的菜肴。梭子蟹又稱為“蜞”,在二月份左右膏滿肉肥,吃起來十分鮮美。民俗有“死蟹活蜞”之說,梭子蟹一定要活煮,死了煮著吃,味道就差遠了。
舊時泉港人日常三餐雖儉樸,卻總能花樣翻新。近年來,生活水平直線上升,過去夢想的“日日初一早,頓頓三十暝(除夕夜)”,對許多家庭來說已經成為現(xiàn)實。百姓的膳食日益注重日常三餐的營養(yǎng)配搭,家常飲食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但無論如何變化,傳統(tǒng)食俗中諸如番薯粥、咸飯、咸粥之類的浸透了鄉(xiāng)情鄉(xiāng)思的居家美食,一定會世代沿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