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的生活態(tài)度 不是喪文化而是不拘小節(jié)(2)
元勛氏
三、佛系青年的正確理解
云淡風輕、渾不著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須守住一條:總得有走心的地方。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那只能是淹沒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堅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質是斷舍離,是極簡主義,是聚焦。是心系做實驗把懷表擱鍋里煮,是撞上大樹還道歉,不拘小節(jié),不理細務,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點上,好求一針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動物”。比如老鷹和老虎,鷹立如睡,虎行似病,瞧著可隨意了,可是一旦鎖定目標,咔嚓一下,閃電一擊,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斃命。本質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過自然選擇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掛餅不知道轉,只能餓死嘛。
除了堅持與隨意的辯證法,還有一層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閑好從容,但講究“偷閑”,不從容,人生太急;太從容,生命浪費,其要在度。終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輕輕松松、敲鑼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實現(xiàn)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