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廖化真的無能嗎 其實并沒有那么廢(武藝超強)
自帥君
中國人流傳下來一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幾乎個個都識,用以形容人才凋零,用平庸之輩來作主將的困境,情況有點逼不得已又無奈。這一句說話千百年來被蓋棺論定,將廖化說成了平庸之輩,任用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
三國廖化的真實歷史
其實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形容,不準確在于這里表明廖化不是大將。情況是這個樣子嗎?看過陳壽的《三國志》,甚至羅貫中虛實三七比的《三國演義》,廖化的確不像俗語中形容的那么廢,而且武藝高強,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是一位叱吒戰(zhàn)場的三國英雄。
他以事實證明,自己不是后世認為的平庸之輩。
回想當年廖化亮相時,遇上關(guān)羽千里之行,二嫂嫂被山寨大王杜遠搶了。廖化也是山寨大王,見杜遠搶來的是大漢皇叔劉備的夫人,執(zhí)意要將其送回,杜遠不從,二人口角繼而動武,廖化一刀殺了杜遠,將二夫人送還關(guān)公。
因為廖化與關(guān)羽有這一段淵源,劉備赤壁大戰(zhàn)取得荊州后,議取西蜀,此時廖化趁機來投,當了關(guān)羽的主簿,輔佐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主簿是文官,說明廖化除武藝高強,文才謀略也在一般人之上。
劉備命令關(guān)羽率部領(lǐng)兵襲取樊城,關(guān)羽起初差傅士仁、糜芳為先鋒,但兩人飲酒失職,關(guān)羽將他們免職,轉(zhuǎn)命廖化為先鋒,關(guān)平為副將,征討曹軍。廖化在當時位在關(guān)平、周倉之上,說明廖化在武功上確非庸碌之輩。
關(guān)公敗走麥城,被吳兵包圍得水洩不通。急需搬兵求救,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挺身而出:某愿往。廖化能成功突破吳軍重重包圍,再次說明武藝確非常人可比。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決祁山,廖化以副將的身份參戰(zhàn),遇曹真的副將秦良,秦良死戰(zhàn),被廖化一刀斬于馬下。姜維與鄧艾對決祁山,令廖化、張翼為左右先鋒,廖化一次將鄧艾的先鋒鄭倫斬于馬下。
人們都知道三國中有個關(guān)羽千里走單騎的故事,原來廖化也曾做過類似的事,而且比關(guān)羽走的更為艱難。據(jù)說廖化在關(guān)羽兵敗麥城后,假裝投降了孫權(quán),時時刻刻尋找逃走機會。終于想出難以令人想像的主意:詐死,而且成功了。他帶著母親,千里從吳國跑到了蜀國找劉備。
廖化最露臉的一次戰(zhàn)斗是在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對陣司馬懿的戰(zhàn)役中。諸葛亮用誘敵之計引得司馬懿上當,卻說司馬懿被張翼、廖化一陣殺敗,匹馬單槍,望密林間而走。在戰(zhàn)斗中,廖化一馬當先,不顧一切地要活捉司馬懿。要不是廖化一刀砍在了樹上,說不定三國歷史要讓他這個平庸之輩改寫了。
廖化不但在征伐中屢立奇功,在政治謀略上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姜維為大將,廖化為先鋒第七次兵伐中原,連番用計殺得魏將鄧艾丟盔卸甲,正要建成大功之際,劉禪卻中了鄧艾的反間計命令姜維退兵,原來是鄧艾派黨均到成都買通奸臣黃皓,散步流言。廖化見失去伐魏最佳時機,勸姜維別強行北伐,姜維最終自伐中原,留廖化守漢中,結(jié)果姜維沒立下功績。
廖化一生,先后跟著關(guān)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以勇敢果斷著稱。在當時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張、廖之譽。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國后期人才缺乏不假,可能由于小說將蜀國的五虎將形容到他們像可天上飛一樣,才顯出廖化這個大將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