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的傳統(tǒng)(4)
若芹
據(jù)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后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么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的叫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jìn)廟后,他什么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里祈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化子,心想連香燭都舍了得點(diǎn),還來求財?天下那么多窮叫化子,我能接濟(jì)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rèn)為財神總會救濟(jì)窮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fā)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diǎn)施舍。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quán)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diǎn)頭,怎么好將錢賜給叫化子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huán),扔給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huán),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fā)覺娘娘竟將自己當(dāng)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化子,氣得大發(fā)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后,數(shù)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fā)財?shù)摹?/p>
民間還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dāng)時東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