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洮南吳俊升吳大帥府
夢一場
吳大帥府,位于洮南市興隆街西路北側(cè),是東北聞名的一座具有歐洲“哥特式”建筑風(fēng)格的大樓,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shù)價值。
1999年被列為洮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白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5月31日被列為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
吳俊升曾是民國陸軍上將、洮遼鎮(zhèn)守使、黑龍江省督軍。吳俊升于民國初年率軍進駐洮南,擁有兩個旅的兵力鎮(zhèn)守要塞,1925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為嘉獎吳俊升“平叛郭松齡有功”在奉天的慶功會上、親自授予吳俊升上將軍銜、并賞大洋50萬元、吳俊升用這筆賞錢修建了這座商業(yè)大樓,1927年修建,1928年竣工。
總建筑面積為2925平方米,該樓設(shè)計獨特,正面開八門,27根通高附柱裝飾,窗欞變化不一,又協(xié)和統(tǒng)一。
內(nèi)室分七個單元,單元既可獨立,又相互統(tǒng)一,號稱“21”間大樓“。主樓東西長64米,南北寬15米,共三層,高22.5米,為洮南史上第一座高層建筑,是軍閥爭雄的歷史見證。
在1928年6月4日清晨,吳俊升迎接張作霖回奉天的途中,在沈陽皇姑屯北鐵路大橋被日本人炸死。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曾一度為日本人占用。
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后,成為祖國和人民的財產(chǎn)。內(nèi)部有吳大帥的雕像,雕像旁邊有幾尊石刻,介紹吳大帥與李助君的生平事跡,院內(nèi)右邊有一長廊,墻壁上是吳大帥的一生簡介,雕像后面為一排古老的房屋,院內(nèi)左邊為吳大帥的住宅區(qū),樓房的外面有很多古老的店牌。
建國后,大樓曾先后由百貨公司和百貨商店使用,該建筑對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民國初期軍閥爭斗,日本軍國主義的強權(quán)無禮的陰險行徑的揭示,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九十年代初,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電視劇《吳大帥傳奇》時,曾在此選景拍攝月余。
吳俊升(1863----1928)原名兆恩,字秀峰,后改名俊升,字興權(quán),又子琴,綽號吳大舌頭,原籍山東歷城。吳家世代務(wù)農(nóng),咸豐末年,山東年景不好,迫于生計,便遷到東北謀生,后在昌圖興隆溝(今遼寧省昌圖縣老城鄉(xiāng)長青村興隆溝)落戶。
吳俊升共有姐弟妹八人,他在男子中居長,下有兩個弟弟。因家貧,七八歲時便給人家放馬牧羊,13歲去四平街慶豐當(dāng)鋪做小伙計,由于性情頑劣,惹事生非,不久即被辭退。后又隨其父販過馬匹。17歲,入遼源捕盜營,先后做過伙夫、馬夫,20歲編入騎兵。他在軍中,作戰(zhàn)勇敢,以功提升五次,迄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官至奉天(今遼寧省)后路巡防隊統(tǒng)領(lǐng),候補總兵,與張作霖、馮德鱗、馬龍?zhí)侗环Q為奉天的四大軍事重要人物。辛亥革命爆發(fā),吳俊升受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命與張作霖等聯(lián)名致電內(nèi)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要求勤王,盡忠清廷。
1918年,吳俊升參加了剿滅叛國蒙匪及打擊前清肅親王善耆和蒙古喀刺沁王的滿蒙獨立活動,及平息科爾沁右翼前旗札薩克圖王烏泰叛亂的戰(zhàn)事。因功累次升遷,先后任旅長,守備司令官,師長,陸軍中將、洮遼鎮(zhèn)守使(今洮南市),陸軍上將銜、黑龍江督軍兼行暫署黑龍江省長、黑龍江省長。獲不同等級的文虎章、嘉禾章、大綬嘉禾章、寶光禾章,敘勛至二位。
吳大帥簡歷
民國元年(1912年)任奉天后路軍巡防營統(tǒng)領(lǐng)。民國二年(1913年)任奉天第二騎兵旅旅長。民國三年(1914年)晉升陸軍中將,兼任洮遼鎮(zhèn)守使。民國六年(1917年)任陸軍第二十九師師長。民國十年(1921年)3月任黑龍江省督軍并兼署省長,袁世凱圖謀稱帝時,與張作霖等共上《變更國體請愿書》,得封二等男爵。民國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吳俊升被任為奉軍后方警備。
奉軍戰(zhàn)敗后,北京政府順從直系分裂奉系的企圖,任吳為奉天督軍。而吳為忠于張作霖,通電拒不受命。后張作霖宣布東三省獨立,實行聯(lián)省自治,任吳為東北保安副司令及黑龍江保安司令。民國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吳俊升被任為奉軍第五軍軍長配合第二軍作戰(zhàn)于熱河。戰(zhàn)后,受命督辦黑龍江軍務(wù)善后事宜。民國十四年(1925年)初,任善后會議委員,不久,又兼任東北陸軍第十八師師長。同年重重月,奉軍將領(lǐng)郭松齡在灤州舉兵反張,先后攻占錦州、新民,逼近奉天(今沈陽市)。張作霖急召吳到奉議事,吳對張說:“上將軍,我和郭鬼子(指郭松齡)誓不兩立,有他沒我。我跟他決一死戰(zhàn)。我抄他的后路去!”張即委其為討逆軍總司令。
民國十五年(1926年),奉軍入關(guān),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吳俊升等擁戴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民國十六年(1927年),張作霖自任陸海軍大元帥,以吳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晉升為陸軍上將,授興威將軍。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奉軍為北伐軍所敗,張作霖決定撤軍出關(guān)。6月3日,張乘專車離京,吳俊升聞訊遠(yuǎn)迎至山海關(guān),二人同乘一節(jié)車廂回奉。4日清晨,行至皇姑屯附近,觸發(fā)了日本關(guān)東軍預(yù)埋炸藥,車廂被炸毀,吳俊升被鐵路道釘穿入腦部,當(dāng)即喪命,時年65歲。
吳大帥罹難后,遺體葬于昌圖縣東嘎鄉(xiāng)五間房村西五龍崗。1958年大帥陵墓曾被打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