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jīng)雒袼字八纳Y”
梓柔郎
在平?jīng)鲛r(nóng)村,送禮還有一些獨特的講究,比較典型的就是“四色禮”。
所謂“四色禮”,也稱四樣禮,是平?jīng)龅貐^(qū)比較講究的一種晚輩對長輩所行之禮。四色,即四種顏色或四種樣子的禮品。比如男女定親以后,男方第一次到丈母娘家,必帶四種禮品:煙、酒、肉、罐頭或水果、點心、茶葉、糖及其他東西,女方家也必湊成四樣禮品回送,如鞋、襪、帽、毛衣等,讓男方捎回。以后每逢重要節(jié)日,男方去看丈人、丈母娘也常備四樣禮,但女方家就不必回送,若女方家到男方家通常則不拘泥于四樣禮。
訪親戚,走親戚,串親戚,浪親戚,看親戚……盡管說法不同,但都講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逢年過節(jié)或閑日里到自己的親戚長輩家走動走動,一般都會帶一些禮物。禮物不看多少,也不看貴賤,它主要是一種象征。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平?jīng)鋈死擞H戚拿的“四色禮”也較為簡單,一般是一斤點心,一斤水果糖,一瓶罐頭,一斤茶葉。特別是在農(nóng)村,提起點心盒子的誘惑,估計60、70、80后的平?jīng)觥班l(xiāng)棒”們至今仍然記憶深刻。點心有個硬紙做成帶蓋的盒子,里面裝著大約八九塊酥皮點心,外面附著一張紅紙封皮,用繩子捆扎著。能吃上一塊點心,是那個時代鄉(xiāng)里娃最大的奢望。水果糖一般都是雜七雜八混在一起的“硬糖”,花花綠綠的顏色很好看,但差不多都是一個味。罐頭多是裝在玻璃瓶里的蘋果、桃、梨等水果罐頭,雖然水果吃起來綿沓沓的,但罐頭里的水卻是賊甜賊甜的,喝上幾口,嘴里能甜半個月。至于茶葉,大多是一些粗茶,喝起來有點苦澀。
那時窮,很少有人家收到“四色禮”留著自家吃,有關(guān)“點心盒子轉(zhuǎn)圈圈”的說法在農(nóng)村很是流行。也就是說,一盒點心往往要轉(zhuǎn)上七八家甚至十幾家,最后打開盒子想吃點心的那一家,看到的只是幾個發(fā)霉的“黑蛋蛋”,只好扔掉了事。
當(dāng)然,平?jīng)鍪且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少數(shù)民族的“四色禮”與漢族的“四色禮”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上面所說的“四色禮”是回族群眾走親串友的典型禮品。漢族群眾浪親戚必帶的“四色禮”包括煙、酒、肉、茶葉或水果、罐頭及其他東西。據(jù)說,有些地方還講究每色禮必須是雙數(shù),圖個數(shù)字上的吉利。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城鄉(xiāng)群眾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四色禮”的內(nèi)容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帶紅封皮的點心盒子逐漸淡出了回族群眾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各類糕點或甜品,水果糖、茶葉、罐頭的質(zhì)量、內(nèi)容也比過去提高和豐富了許多。漢族群眾講究的煙、酒、肉、茶葉(罐頭)等“四色禮”質(zhì)量更好,價值也更高了,一般送的是過濾嘴香煙、肋條肉、柳湖春酒、毛尖茶等當(dāng)時市面上最走俏的“靚活”禮品。
其實,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帶上些禮品饋贈親朋是我們的傳統(tǒng)。“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禮物總是代表著自己的一番心意,精心挑選后帶著自己的真心祝福把禮物送到別人手里,總有一種滿足感。對待客人的禮物也總該是帶著尊重和愛護的,這既是對客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如今,平?jīng)鋈说纳钏皆谥鹉晏岣?,禮品檔次和花樣也在不斷翻新,“四色禮”的概念已被逐漸淡化。送禮除了煙、酒之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送鮮花、書籍、巧克力、消費卡、健身卡等時髦禮物。可不管怎么變化,“四色禮”的傳統(tǒng)種類與內(nèi)在含意是無法改變的。